廣西啟動“技能照亮前程”三年行動計劃
採用“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四位一體推進模式

近日,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自治區財政廳聯合印發《廣西“技能照亮前程”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提出圍繞自治區“1+19”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需求,實施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著力破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筑牢產業發展人才根基。目前,該行動計劃已在廣西全面鋪開。
根據實施方案,未來三年廣西將創新採用“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四位一體推進模式,分階段實施重點任務:2025年啟動全區技能需求普查,建立動態數據庫,在人工智能、先進制造等重點領域開展首批18萬人次試點培訓﹔2026年逐步拓展至新職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計劃培育打造20個以上地方特色培訓品牌﹔至2027年,培訓范圍將覆蓋康養托育、農村轉移就業等民生重點領域,同步構建覆蓋勞動者職業生涯的技能提升服務鏈條。
值得關注的是,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者、登記失業人員等重點就業群體成為計劃的核心覆蓋對象,將獲得70%以上的培訓配額,可享受針對性就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等精准服務。同時,針對企業職工開展的崗位技能提升培訓,也將重點破解產業升級過程中的技術人才短缺問題。培訓內容則覆蓋國家職業標准工種、專項能力培訓、創業培訓及企業定制化項目四大類型,每位學員每年限享1次補貼,累計不超過3次。
同時,圍繞廣西產業轉型關鍵環節,計劃連續兩年每年投入4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沿邊臨港產業園區“訂單式”人才培養﹔對人工智能訓練師等新興職業,實施最高20%的補貼上浮政策﹔依托全區72個技能大師工作室強化先進制造技術人才培養,同步推進家政服務員、醫療護理員等康養托育服務隊伍建設,重點培育文化旅游、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專業人才﹔拓展無人機駕駛、平台創業等新職業培訓賽道。
在支撐體系方面,廣西建立就業補助資金、職業技能培訓專賬資金及失業保險基金協同保障機制,創新採用“合格即補600元/人、穩定就業三月再補200元/人”的分段式補貼模式。全區各級人社部門已啟動全鏈條監管機制,通過培訓質量星級評價體系動態監測實施效果,對違規行為實行“零容忍”管理。(記者姜界峰 通訊員楊檣 實習生阮小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