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嚴管暑期旅游餐飲,讓游客吃得放心

暑期是旅游旺季,桂林作為熱門旅游目的地,迎來大量游客。街頭巷尾的餐館、米粉店人氣火爆,但熱鬧背后,食品安全如何保障?連日來,桂林市市場監管局全面啟動暑期旅游餐飲專項監管行動,從景區到街區,從后廚到菜單,全力守護游客“舌尖上的安全”。
針對暑期旅游高峰特點,桂林市市場監管局進一步優化監管策略,統籌調配全局力量,將市區熱門旅游區域劃分為6個片區,以景區及周邊餐飲單位為核心整治區域,對旅游團餐接待單位、大型商圈、特色餐飲店、米粉店等實施全覆蓋檢查。
“菜單要標清楚價格、分量,生鮮魚類要現稱現賣,絕不能搞‘陰陽菜單’、缺斤短兩!”在象山景區附近的一家餐館,執法人員正逐項檢查菜單標價和后廚操作流程。暑期旅游高峰以來,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桂林各景區周邊餐飲店上演。
針對游客反映強烈的價格欺詐、計量不准等問題,市場監管部門集中開展了“明碼標價專項檢查”,指導督促所有餐飲單位明確標注菜品價格和規格,同時重點檢查食品採購索証索票、后廚衛生、食材保質期、加工操作和餐飲具消毒等情況,特別加強了對桂林米粉、啤酒魚等地方特色美食的質量監管,規范食材來源與操作流程,確保問題早發現、早處置。7月中旬以來,檢查各類涉旅餐飲單位1167家,立案查處9起。
“大熱天食材容易變質,生鮮類食材必須‘快進快出’,嚴格索証索票。”執法人員一邊查看某團餐接待單位的冰箱庫存一邊對負責人說,“從食材到餐桌,每個環節都馬虎不得。”針對旅游團餐,執法人員加強對餐飲單位食材管理的檢查,核查食品每餐留樣、運輸儲存條件等情況,嚴防群體性食源性疾病的發生。
此外,桂林市市場監管部門不斷創新監管手段,積極推行“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監管平台,尤其在容易引發消費糾紛的環節動員經營戶加裝監控。執法人員介紹道,“一些游客投訴‘活魚變死魚、小魚換大魚’,現在我們推動特色餐館在點菜、粗加工、烹飪等關鍵區域安裝帶錄音功能的攝像頭,實現操作全程可追溯。”
除了強化監管,桂林市進一步暢通12315投訴舉報渠道,建立旅游餐飲投訴快速響應機制,督促指導外賣平台對線上餐飲進行監管,並邀請“八桂食安”志願者、外賣騎手共同參與監督,打造社會共治格局。一系列舉措落實以來,相關消費投訴大幅下降。(周振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