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紅水河畔的護學方舟

——樂業縣雅長鄉14年擺渡教育民生紀實

2025年04月16日11:48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在廣西樂業縣紅水河畔,一艘校船每周往返兩次,載著三寨、雅庭兩村的孩子們跨越40余公裡求學路。這場持續14年的愛心接力,不僅托舉著600余名孩子的讀書夢想,更織就了一幅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民生畫卷。

“紅馬甲叔叔,今天會下雨嗎?”4月6日下午,五年級學生岑宇背著書包蹦跳著登上校船。在雅長鄉紅水河渡口,每周五、周日下午,一艘標有“護學專用”字樣的白色校船總會准時靠岸,身著紅色馬甲的志願者們早已手持花名冊等候多時。

2010年,雅長鄉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斥資租賃一艘機動船作為“水上校車”,開啟了護學行動。“14年校船零事故,看著孩子們蹦跳著上下船,家長們笑著揮手,心裡頭就倆字:值了。”雅長鄉黨委書記田景志感嘆。

在鄉政府檔案室,泛黃的《渡河學生動態管理名冊》記載著每個孩子的成長軌跡。為了確保學生安全渡河,雅長鄉構建了“名冊+方案+隊伍”三位一體管理模式。這套“一人一檔、動態更新”的管理機制,配合《惡劣天氣應急預案》和《護學交接登記表》,形成了“行前有預案、過程有監督、事后有復盤”的閉環管理體系。同時,每周安排2名志願者和2名鄉政府工作人員隨船值守,保障志願服務規范有序。雅長鄉分管教育的黨委委員、宣傳委員吳美玲介紹:“我們每年兩次逐戶核查,連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變更都會及時更新。”

數據無聲卻滾燙:14年累計護航1300余航次,航程超過10萬公裡。這份跨越山水的堅守化作托舉希望的橋梁,連續14年,沒有一個孩子因渡口阻隔錯過入學,紅水河畔的求學之路始終通向明亮的遠方。

2016年起,針對孩子下船后回家行路難問題,雅長鄉積極爭取上級扶貧資金,優先考慮在兩村實施通村到屯道路硬化,累計硬化18公裡、投入近千萬元。

2021年,針對學生渡河后需步行7公裡到學校的難題,雅長鄉專項租賃通勤班車,每周定時往返渡口與學校,為孩子們搭建起“水陸安全專線”。雅長鄉中心小學校長羅淞感慨地說:“校船擺渡、校車接駁,加上專業護送隊伍全程守護和完善的保障機制,徹底解決了學生上下學的交通隱患。現在我打心底裡踏實,也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升教學質量上了。”

在雅庭村芒果種植大戶王秀央的手機相冊裡,珍藏著兩張對比照片:2009年女兒蹲在小漁船上啃饅頭,2020年女兒在班車上專注看書。“有了校船校車,我才能安心種芒果,目前已種植了100畝。”王秀央說。“孩子小,多虧了志願者和工作人員的守護,孩子每周去上學我都特別放心。”三寨村的李志穩,有校船接送孩子,他能安心去廣東務工,每月收入穩定在4000元左右,不僅能輕鬆負擔孩子學費,還攢下錢翻新了家裡的老房子。像他們這樣的受益家庭,在雅長鄉已達614戶。

如今,校車已更換為新能源動力,志願者隊伍從最初的3人發展到62人專業團隊。現任鄉長吳享呈站在渡口邊,望著河面上往返的渡船:“每周都要接送孩子們渡河,正著手在渡口多設些安全保護措施,給娃們的求學路再加層保障,讓家長們更放心些。”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洒向紅水河,校船上飄揚的紅領巾與志願者的紅馬甲交相輝映。這抹紅色,是教育公平的底色,是鄉村振興的成色,更是新時代黨群關系的本色。在雅長鄉的14年堅守中,我們讀懂了“一個都不能少”的深刻內涵。(姚再禧 陸永)

(責編:陳麗冰、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