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共建助力教育共富

柳州市清廉學校建設單元聚焦“五清”目標,將清廉元素深度融入教育共同體建設,通過組織聯建、隊伍聯抓、資源聯享打造“清廉+”教育共同體,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聚力賦能、保駕護航。
深化組織聯建,筑牢清廉建設“實根基”
堅持融合共建,強化理念輸出,為清廉學校建設打下厚實基礎。一是跨區域共建,助力理念共享。推行全市“教育一盤棋”運作模式,打破行政區域壁壘,依托31個“市屬+縣屬”高中、“城區+縣份”義務教育學校教育共同體,實現清廉學校共建。建立“牽頭學校輸出-成員學校反饋-信息互通互聯”清廉理念共享制度,在民主決策、權力運行、信息公開、監督制約、師德師風、文化培育等方面實施共建,推動清廉學校建設隨同教育資源配置一體謀劃、共同推進、齊力發展。2023年,柳州鐵一中學、城中區彎塘小學教育集團、柳南區和平路二小等8所學校獲評為自治區、柳州市清廉學校建設示范校。二是跨學校共建,促進風氣共育。各縣區將清廉元素融入集團化辦學,以共同打造清廉學校為目標,通過“優幫弱”“城幫鄉”“公帶民”,組織83個教育共同體的232所學校,對照《清廉學校建設標准及評分細則》聯合開展創建活動261次,實現黨建引領有力、治理規范有序、隊伍清正有為、文化清新有形,清廉護航區域辦學質量逐步提升,柳北區、城中區入選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區。三是跨學段共建,推動體系共通。以服務柳州“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向海圖強、開放發展”戰略、“5+5”產業發展新需求為出發點,打造職業院校清廉建設聯合體,為中高職“一體化”融通辦學模式保駕護航。柳職大、鐵職院、城職院三所高職院校發揮龍頭效應,帶動市一職校、二職校、鹿寨職校等中職學校培育奮進文化、建強清廉文化,構建清新育人教師成長體系,搭建起中高職人才成長“立交橋”,全市中職畢業生升學率超90%。
拓展隊伍聯抓,鼓足勤廉奉公“強動能”
立足教育實際,抓實三支隊伍,為清廉學校建設鼓足人才動能。一是抓黨政主官,優議事決策。貫徹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落實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改革,出台“經常性溝通制度”“學校黨政會議基本流程”,強化學校黨政主要領導間溝通協作和學校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作用的發揮。舉辦全面從嚴治黨培訓班,提升學校黨組織書記履職盡責、管黨治黨、保駕護航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抓領導班子,育廉政思維。將清廉學校建設理念、方法、要求融入名師名校長“雙名”培養工程,聯合區內外高校對100名校長進行培訓,提升學校班子成員抓清廉建設的能力和水平。市縣學校間依托教育共同體互派50名優秀干部輪崗挂職、錘煉作風,2名挂職鍛煉干部獲轉任重要崗位,教育共同體成為黨員領導干部展現擔當作為意識、展示勤政廉潔風採的廣闊舞台。三是抓黨員干部,筑思想防線。教育共同體內學校聯動開展“加強紀律教育、建設清廉學校”“九個一”主題活動,聯合召開警示教育大會26場,通報33起違紀違法、師德違規典型案例,講授紀律教育、師德教育課2912堂,組織79批次、1.3萬名黨員干部旁聽法院庭審、聆聽服刑人員現身說法,實現黨員干部齊抓共管、清廉防線並肩共筑。
實行資源聯享,繪就立德樹人“好畫卷”
聚焦鑄魂育人,凝聚各方力量,為清廉學校建設注入文化活動。一是校校交流互鑒,共創清廉示范。教育共同體內聯建學校實行清廉建設與教育幫扶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實,推動科學民主決策、“關鍵少數”監督、師德師風建設、清廉文化培育在教育共同體內“雙向”交流、互通共建。柳州高中把“紅廉文化”移植到柳城中學,柳鐵一中以“臻溪·愛廉”理念指導三江中學抓清廉謀發展,提升了縣級學校示范創建的競爭力,全區清廉示范單位候選學校實現10個縣區全覆蓋。二是校企雙師聯動,共育技能人才。中高職院校以清廉學校與清廉國企、清廉民企融合共建深化校企合作,以“黨員教師進企業、技能大師進課堂”推動校企資源交流共享,高校科研成果用於企業生產實踐產生經濟效益超2000萬元。依托清廉融合共建強化產教科集聚融合,建成產教融合專業集群17個,柳州成為全區唯一的國家首批產教融合試點城市,職業教育助力柳州經濟加快發展。三是校社陣地齊抓,共培時代新人。踐行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理念,依托在全區率先打造的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研究和培訓基地,構建思政育人共同體,全面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將大中小學思政教育、研學實踐等基地資源與社區服務優勢進行“強強聯合”,構建橫向聯動的校社育人共同體,打造出一批校內外相銜接的德育課程、清廉教案,在學生心中種下誠實守信的理念。(黃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