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汽車”品牌 賦能高質量發展
——廣西科技師范學院汽車工程學院黨建品牌建設紀實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浪潮中,廣西科技師范學院汽車工程學院黨委以“汽智領航 車隊先鋒”黨建品牌為引擎,創新構建“一核兩翼四驅”黨建工作模式,將黨建工作融入人才培養全鏈條。通過黨建與專業建設、校企合作、社會服務的深度融合,走出一條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之路。
黨建引領:人才培養的“賦能基石”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廣西科技師范學院汽車工程學院黨委將組織優勢轉化為育人動能,通過建立校企黨建聯建機制,統籌上汽通用五菱、柳州賽克科技等企業資源,創新“黨委牽頭定方案、支部對接抓項目、黨員教師帶團隊”的協同育人模式。
依托黨委統籌協調優勢,組建黨員教師深度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將企業技術標准轉化為核心課程模塊。定向班累計培養的112名學員中,32人扎根廣西本土車企,實現黨建成果與育人成效雙向轉化。2024年新設的“寧動班”中,4名學員提前鎖定就業崗位,彰顯黨組織在產教融合中的橋梁作用。
雙翼共振:產教融合的“活力引擎”
在教師隊伍中,“紅燭先鋒”教師團隊成為教改攻堅主力軍。這支校級“未來教師教學團隊”,將企業真實案例融入課堂,開發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原理與應用技術》等3門產教融合課程。2024年,團隊指導學生斬獲全國大學生金相技能大賽國賽一等獎、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汽車機械維修工賽項學生組二等獎,創下學校此類競賽歷史最佳戰績。
學生組成的“科師先鋒”則上演著速度與激情。40名隊員在黨員教師指導下,以殼牌汽車環保馬拉鬆中國站賽事為目標賽道,由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制造和測試節能環保車輛,探索汽車前沿科技,以“用最少的能耗,跑最遠的路”為目標,利用技術和創新應對能效挑戰。
四輪驅動:服務發展的“立體矩陣”
學院以“賽、節、產、社”四維驅動,構建人才培養生態圈。在競技賽道,近兩年累計獲得自治區級以上獎項46項﹔在文化節品牌打造上,首屆汽車科技文化節向500余名學生科普智能汽車相關知識,進一步提升專業認同感﹔在產業前端,與上汽通用五菱共建的自治區級示范性現代產業學院,實現“教室車間化、教師工程師化”,2024年企業導師帶教的80名實習生中,已有7人獲評“優秀實習生”,9人落實就業崗位工作﹔在鄉村大地,由學生組成的“小紅帽”,為農戶、居民檢修車輛40余台次,在田間地頭、街道社區開設汽車保養課堂10余節。
“黨建不是空中樓閣,必須扎根專業土壤。”汽車工程學院黨委書記莫建平表示,通過“企業出題、支部領題、黨員解題”模式,2024年學院獲科研立項9項,獲實用新型專利3項,申報國家級自科項目1項。產業學院輸送的畢業生,因“懂理論、精實操、善創新”備受青睞,各專業就業率均高於廣西平均數。
如今,“汽智領航”品牌輻射效應日益彰顯。學院在黨建領域成績斐然,接連榮獲校級、區級星級黨組織稱號,旗下黨支部全部獲評校級星級黨支部,其中2個更是斬獲區級星級黨支部殊榮。在“紅色動能”的強勁驅動下,一幅“藍色科技”與產教融合的壯美畫卷正緩緩鋪陳開來,為地方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生動力。(覃春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