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來添力 好“風水”成“綠色引擎”

近年來,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依托技術、裝備創新實現蓬勃發展。天峨縣依托豐富的水能、風能、光能等綠色資源優勢,緊盯國家產業政策“風向標”,推動形成多種能源協同互補、綜合利用、集約高效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格局。天峨縣稅務局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落實落細稅費優惠政策,為新能源企業提供高效優質服務,以稅收擔當護航綠電產業行穩致遠。
青山間轉起“大風車”
在天峨縣向陽鎮交連嶺一帶,連綿起伏的青山中,40台龐然大物在海拔1300米山頭上聳立著。總裝機容量100MW的交連嶺風電場,正源源不斷地將風能轉化為電能,年發電量2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准煤約6.82萬噸,減少煙塵排放量約687噸,二氧化硫排放量約1646噸。為天峨縣推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經濟社會綠色發展注入了強勁新動能。
為了在綠色能源領域走得更遠,交連嶺風電場二期150MW風電項目正在推進中,計劃在今年4月底前採購15台風力發電機組、塔筒設備。“通過當地稅務機關的大力宣傳輔導,我們了解到了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環境保護稅等優惠政策減免,去年以來累計享受了稅收優惠320余萬元,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三峽新能源天峨發電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李富貴介紹。
為護航風電項目的推進,天峨縣稅務部門根據企業生產經營、投產建設、政策享受等實際情況,梳理整合問題,迅速匹配適用稅費優惠政策,通過走訪調研、遠程可視輔導、網格在線答疑等方式幫助企業應享盡享。
“水電”點亮千家萬戶
青山腳下、紅水河上,橫臥著曾經集最高碾壓混凝土大壩、最大規模地下廠房於一體的世界級工程——龍灘水利樞紐工程,是“西電東送”的標志性工程和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年平均發電量達到187億千瓦時,正把紅水河的滾滾洪流轉化為清潔電能,輸往祖國華南大地的千家萬戶。
龍灘水電站流域廣,稅收征管涉及黔桂兩省(區)多個稅務部門,天峨縣稅務部門建立系統支撐保障,實現跨省、市域共享信息,“一鍵申報繳稅”推動企業跨省(區)涉稅事項快速辦、便捷辦。並依托河池、南寧、百色三市紅水河流域“一河兩岸”稅收管理服務協作框架,與樂業、望謨、羅甸等稅務部門簽訂《關於進一步加強龍灘電站稅收合作共治的協議》,在跨區域稅收征管互助和數據信息共享、稅收風險管理資源方面再升級,進一步推動區域間政策同標,征管同頻,服務同質。
“2000萬跨區域稅款如何退、水資源稅跨區域如何申報……每次遇到的涉稅難題在稅務部門的幫助下總是會迎刃而解,企業一路發展壯大,稅務部門貼心又周到的服務是我們堅實的后盾!”龍灘水電開發有限公司龍灘水力發電廠的財務負責人梁女士表示。
天峨縣正在加快構建風、光、水一體的新能源發展機制,天峨縣稅務局將繼續聚焦新能源行業發展,在稅惠政策落實、線上線下服務、營商環境建設等方面下功夫,為“綠電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林秀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