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市江州區:從“平安”到“長安”

日前,在崇左市江州區石景林街道麗金社區辦公樓,一個“民事診所”辦公室,看到的群眾都覺得新鮮。
“這個是專門服務社區群眾的,群眾遇到什麼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都可以到‘診所’看‘病’。”麗金社區黨委書記吳羚蓉說。
據介紹,江州區石景林街道麗金社區嘉苑小區南區屬自建房小區。多年來,小區一直存在基礎設施年久失修、排污管道堵塞、車輛亂停亂放、環境臟亂差等問題,於是他們將問題反映到“民事診所”。
吳羚蓉第一時間派出黨員、網格員等網格先鋒到現場“會診”,找准“病灶”。積極向上級匯報,取得市委、市政府和江州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爭取到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項目,投入800多萬元實施“提質改造”工程。
“民事診所”廣泛聽取居民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聯合21個“雙報到”單位常態化開展綜合整治,走出一條黨建引領老舊小區蛻變之路,有效提升了居民生活的舒適度和幸福感。
“現在小區公共區域停車位劃好線,大家有序停車,無論居住還是經營,現在都更加方便了。這樣的‘民事診所’,真正是為民解憂。”小區經營戶黃美蘭高興地說。
“為了幫助群眾解難題,我們創建‘民事診所’,‘對症下藥’解決問題。”江州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目前,江州區已在鄉鎮、街道創建“民事診所”67個,配備“醫生”580名。
近年來,江州區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持續提升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形成“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的良好工作格局,有效防范民族領域風險隱患、化解各類矛盾糾紛,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截至2024年,江州區已連續17年榮獲平安廣西縣(市、區)稱號。
江州區在鄉鎮(街道)綜治中心,整合民政、信訪、消防等基層力量,建立協作配合、精干高效、便民利民的工作平台。在村(社區)綜治中心,推動與人民法庭、法官工作站調解矛盾糾紛工作實現銜接。
目前,江州區11個鄉鎮(街道)綜治中心,118個村(社區)綜治中心均已實現“實體、實戰、實效”運行。同時,強化信訪中心建設。著力在推進信訪基礎設施標准化、基礎業務規范化、信訪工作隊伍專業化上下功夫。目前,已建成鄉鎮(街道)群眾信訪服務站15個、村(社區)群眾信訪服務室143個、區直單位信訪服務站62個。
近日,江州區左州鎮龍合村發生一起山林糾紛案件。事件發生后,村委會、鎮調解委員會多次調解,但因分歧較大,雙方當事人無法達成統一意見。后來,鎮政府、司法、林業等相關部門聯合對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最終化解矛盾。
“這個案子是我們運用基層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三二一’新機制的一個例子。”江州區信訪局局長何新進說。
“三二一”工作機制,即遇到矛盾糾紛先到村據介紹,基層矛盾糾紛調處化解級處理,經過村級3次調解仍不成功,由村級調委會在最后一次調解結束后,將該矛盾糾紛調解案卷和匯報材料報鎮級調委會,由其進行二次調解。經過鎮級二次調解仍不成功,鎮級調委會在最后一次調解結束后,將矛盾糾紛調解卷宗和匯報材料遞交江州區直相關部門,由分管領導挂案組織相關部門進行調解。
近年來,江州區推行“千人下基層”化解信訪積案工作機制,成立山林糾紛、項目建設、土地征用等7個重點領域的信訪矛盾化解攻堅工作組,組織區直、鄉鎮、村、屯四級干部1000多人下基層化解信訪積案,找准積案難點症結所在,逐一甄別核實,打贏“信訪積案清零專項活動”攻堅戰。
同時,江州區推行基層社會治理“三個一”工作機制,形成“一網格一隊伍”“一村一警務助理”“一村一法律顧問”的“三個一”工作模式,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聘請村(社區)兼職網格員168名、警務助理109名、法律顧問75人參與村(社區)社會治理。
此外,江州區實行區域治理網格化,建立“鄉鎮(街道)—村(社區)—屯(小區)—單元樓棟”的四級聯動模式,實現網格全覆蓋,構筑起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有效合力。制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實施細則,明確調解組織和調解員權責,組織動員各方力量參與矛盾糾紛化解,為守好祖國南大門營造平安社會環境。(陸華勇 劉保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