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水域生態與產業協同發展
廣西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現場推進會在西林召開

人民網西林3月26日電 (付華周)3月25日,廣西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現場推進會在百色市西林縣召開。會議由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水利廳聯合主辦,旨在深入分析當前面臨的形勢和存在問題,部署下一步工作的總體思路和重點任務,推動廣西大水面生態漁業實現新跨越。
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水利廳、生態環境廳、財政廳等區直單位代表,14個設區市農業農村部門、水利部門負責人,以及30余家區內外企業代表,共計140余人參加會議,共商生態漁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大水面生態漁業不僅是漁業生產活動,更是以增殖漁業、健康生態養殖和休閑活動為核心的科學體系,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2024年,廣西大水面漁業面積98.7萬畝,水產品產量22.7萬噸,約佔淡水養殖產量16%。據初步統計,全區開發利用水庫等大水面發展生態漁業的生產經營主體有424家,其中1000畝以上的個體有68家,分布在14個設區市。
會上,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分別就加快推動全區大水面生態漁業高質量發展、水域生態保護與漁業發展的協調推進作發言。來自中國水科院長江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的專家學者圍繞技術創新、產業發展和政策支持等建言獻策。百色市分享了該市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的經驗做法。西林縣介紹了“一魚五鏈”推動大水面生態漁業高質量發展相關情況。
會議指出,要踐行大食物觀,夯實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重要抓手﹔通過增殖濾食性魚類抑制水體富營養化,守護綠水青山,繪就生態文明建設畫卷的有效途徑﹔採取有效舉措促進漁民增產增收,助推鄉村振興﹔提供高品質生態水產品的創新路徑,保障食品安全。
會議強調,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需要把握好“開發與利用統籌兼顧、規范與創新齊抓並進、增產與增收雙向發力”三項要求,要細化資源規劃,強化資金保障,加快技術創新,拓展融合路徑,優化管理機制,力爭“十五五”末在全區建成100個大水面生態漁業試點基地,走出一條具有廣西特色的大水面漁業發展道路。
會上進行了全區大水面生態漁業項目簽約儀式,現場簽約項目6個,投資額達3.3億元。其中,西林縣人民政府與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簽署大水面生態魚品牌建設合作協議。南寧、河池、貴港、賀州等市與來自廣東、浙江等地參會企業開展了招商對接洽談活動,共同探索合作新路徑。
會后,與會人員參加了全區大水面增殖放流活動(西林·萬峰湖),投放魚苗50余萬尾,以實際行動助力廣西大水面生態漁業高質量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