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
構建三維立體過程性評價體系 推動思政課教學提質增效

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浪潮中,構建科學有效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成為核心課題。過程性評價既能全方位呈現學生學習狀態,又能有力推動教學內容深化與教學方法創新。廣西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歷經五年精心打造“課堂表現—線上學習—實踐探究”三維立體、全程跟蹤、動態反饋的過程性評價體系,為新時代思政課教學提供寶貴經驗,引領評價改革方向,助力培育時代新人。
多維度考量學生課堂表現
課堂是思政課教學的主陣地,也是過程性評價的重要起點。傳統課堂模式下,學生出勤打卡曾是評價學習過程的重要手段,但這種方式局限性明顯,既無法全面展現學生課堂真實學習狀況與思維活躍度,又易造成難以有效融合教學與評價。
針對這些問題,馬克思主義學院創新構建“課堂表現三維度評價法”,從課堂簽到、課堂參與率、回答問題質量三個關鍵觀測點全方位監測學生學習動態。一是引入電子簽到系統,深入分析簽到數據,精准把握出勤規律,為個性化輔導提供有力依據。二是借助小組討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樣教學形式。教師詳細記錄學生參與討論頻率和表現質量,有效培養表達與團隊協作能力。三是設置觀點創新性、邏輯嚴密性、價值引領性三個評價維度,引導學生將思政理論與社會熱點緊密結合,彰顯思政課價值導向功能。
多維度課堂考察將思想政治素質培育從抽象概念轉化為可觀測、可量化的動態數據,為過程性評價提供堅實可靠依據。
數據追蹤評價線上學習表現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線上學習平台成為思政課教學的重要補充。學院充分挖掘線上平台優勢,推動學生學習過程評價從傳統經驗判斷向基於數據畫像的精准評估轉變。主要從以下兩個維度開展觀測與評價:
視頻觀看監測。學院在線上平台設置禁止倍速播放和拉進度條功能,后台系統自動抓取觀看時長數據,精准洞察學生學習習慣和專注程度,有效杜絕“刷課”現象,保障學習內容吸收質量。
學習互動評估。章節測試是衡量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關鍵指標,可直觀了解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情況。話題板塊提問質量則著重考察學生思考的深度與廣度,包括知識性困惑解決、價值性思考深化及對現實關切的回應能力。實時追蹤數據指標,教師能及時調整線下教學策略,有針對性地解答學生疑問,促進深度學習。
活動指導把握學生實踐能力
在學校的思政課堂上,實踐作業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學院依托不同學生認知水平和專業特性,量身定做多樣化實踐活動。從選題論証、方案設計、分工協作、實施步驟到成果展示五個關鍵階段,分別設定對應評價維度,全方位觀測學生時間作業完成情況。
選題論証階段,重點考量學生是否具備敏銳的問題意識和強烈社會責任感。鼓勵學生們從生活實際出發,將思政課所學與現實緊密結合。鼓勵學生跨學科知識融合,突破思維定式。分工協作階段,團隊成員的合作與溝通協調能力得到充分鍛煉,通過團隊內部自評與互評,強化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實施步驟階段,聚焦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解決問題和應變的能力。鼓勵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學習。成果展示階段,學生通過報告、演講、視頻等多種形式百花齊放,綜合評價學生表達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實踐成果的社會價值。
經過數年不懈探索與實踐,過程性評價在學院思政課教學中成效顯著。展望未來,學院將持續深化過程性評價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全力探索更科學、全面的評價體系。例如,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借助其強大的數據處理與分析能力,智能化剖析學生學習行為。通過洞察學生學習軌跡、興趣偏好、知識掌握薄弱點等多維度數據,為每位學生量身定制個性化學習路徑建議,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推動思政教育精准化、個性化發展,為培養適應新時代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奠定堅實基礎。(楊麗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