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縣:辦好群眾身邊“煩心事” 提升群眾幸福感

“污水處理站建好了,污水黑水不見了……”日前,容縣黎村鎮珊萃村石印組的村民潘建業高興地說,村裡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鄉親們的日子過得更舒心了。
原來,珊萃村石印組路段的排污管道是村民自發集資建設,但排污設施不夠完善,遇到雨天,路面積水嚴重,排水溝裡污水溢滿……珊萃村人大代表聯絡站獲悉群眾這一“煩心事”后,組織駐站代表詳細了解污水來源及影響范圍,充分聽取村民的實際訴求,形成治理生活污水、改善人居環境的建議報送黎村鎮政府。
群眾利益無小事。黎村鎮政府積極向上級爭取項目支持,聯合縣農業農村局等部門到珊萃村實地考察,議定生活污水治理的實施方案。據悉,珊萃村污水治理工程項目投資100萬元,新建一體化污水處理站1座,鋪設污水管約1800米,新建沉沙井8座。如今,污水治理項目已竣工投用,惠及19個村民小組300多戶。
辦好群眾身邊的“煩心事”,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這是容縣基層人大聚焦群眾所需所盼、聚力辦好民生實事的“必選項”。容縣人大常委會依托全縣221個村(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通過“聯絡站+”推進民生實事項目建設。人大代表聯絡站發揮其根植農村基層的優勢,就農田灌溉、安全飲水、村屯道路及照明等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事項,開展專題調研,傾聽群眾訴求,匯聚各方力量辦好民生實事。今年以來,全縣15個鎮共計辦成民生實事32件,把一樁樁群眾身邊的“煩心事”辦成“暖心事”。
“圩隊彭屋至思源沖的路段加寬硬化啦!”最近,這一喜訊在靈山鎮靈山村不脛而走。這段長僅180米的道路,原是“晴天揚塵、雨天積水”的泥土路,曾給3個自然村580多名村民的安全出行帶來困擾。村人大代表聯絡站經過調研考察,提出拓寬硬化道路的建議,經人大代表票決確定為靈山鎮2025年實施的民生實事項目。在鎮政府和職能部門支持下,該項目僅一個月就竣工通車,“煩心路”變成平坦通暢的“順心路”。
由於去年冬季長時期干旱,靈山鎮當中村的村民為今年春耕生產用水感到煩心。村人大代表聯絡站的駐站代表深入走訪農戶,匯集民意訴求,向鎮人大遞交了關於修建引水壩和三面光水渠的建議,獲確定為2025年急需實施的民生實事項目。項目投資13.6萬元,修筑引水壩一座、三面光水渠150米,日前已竣工投用,解決了150畝農田的灌溉用水,為春耕生產贏得了寶貴時間。(封曉天 廖春清 勞坤明)
來源:容縣縣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