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區陽圩鎮柳羊村:守紅線動真格,耕地恢復整改成效顯著

為全面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與糧食安全底線,百色市右江區陽圩鎮柳羊村積極響應政策號召,以堅定決心和有力舉措推進流出耕地圖斑整治工作。2024年,陽圩鎮面臨1.33萬畝的耕地缺口保有量任務,已完成舉証入庫6921.81余畝。其中,柳羊村承擔了1185.2畝的整改重任。通過創新“政府+企業種植”“項目包裝+整改”等耕地恢復模式,柳羊村成功實現產業升級、群眾增收與耕地流入的多贏局面,完成整改入庫超700余畝。
動真碰硬,打響攻堅“第一槍”。柳羊村作為遠近聞名的“芒果第一村”,自2008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來,廣西農墾集團在此流轉1.2萬畝土地種植桂七芒、台農等品種,芒果產業蓬勃發展,最高年產值突破8000萬元,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然而,隨著國家耕地保護政策日益嚴格,衛星遙感監測發現該村存在234個耕地“非糧化”圖斑,涉及面積1185.2畝,整改任務艱巨。面對這一難題,鎮村兩級領導迅速行動,上下聯動,全面摸清底數,精心謀劃潛力地塊,決心攻克最困難的部分,選擇國道沿線的達康屯和六茄屯優質水田作為突破口,打造“退果還耕”先行示范區。工作組創新採用“三算賬”工作法,算清政治賬,召開32場“田坎夜話”,深入解讀耕地保護“非糧化”整治政策,播放違法佔用耕地典型案例視頻﹔算透經濟賬,向果農展示“政府+企業”流轉種植甘蔗預計畝均收益可達5000元,與芒果收益相當且風險更低﹔算好感情賬,邀請“種糧能手”分享經驗。最終,黨員農如武帶頭砍掉自家8畝挂果芒果樹,帶動沿線42戶村民完成芒果清退,成功打響了耕地恢復攻堅戰的“第一槍”。
邊破邊立,示范帶動“屯屯開花”。柳羊村積極探索“政府+企業種植”模式,引入第三方企業經營者承包土地,將老化果園地恢復為耕地后種植甘蔗。鎮主要領導親自挂帥,統籌區直后援單位、挂村工作組、村“兩委”成員組建11支“尖刀班”,實行“30日會戰”工作制,每日調度排名,每周挂牌督戰,對芒果侵佔、桉樹種植、土地撂荒等“硬骨頭”發起全面總攻。在上中下柳屯的整治行動中,針對9戶頑固拒退的桉樹種植戶,聯合公安部門開展現場執法動員清退,同時組織32名黨員干部“包戶啃骨”,僅用72小時就完成了連片53畝的清退工作。通過一系列攻堅行動,柳羊村在短短一個月內完成耕地流入700余畝,並通過土地流轉由企業經營者承包種植甘蔗,形成了“屯屯開花”的良好局面。
項目包裝,打開耕地恢復新局面。為進一步推動耕地恢復工作,柳羊村尊重群眾意願,積極為耕地恢復配套水利設施,構建“田-水-路-產”一體化發展格局。柳羊村抓住天然氣管道建設契機,創新“項目包裝+整改”模式,在管道鋪設涉及的85畝地塊,引導農戶同步實施表土剝離再利用,種植甘蔗、玉米等農作物,實現群眾利益最大化。同時,全面修繕原有水利溝渠,有效提升水利灌溉條件,吸引群眾主動清退老化芒果樹,改種甘蔗,保障收入穩定。此外,硬化屯級產業路11條共9.3公裡,串聯分散耕地,連接縣道與萬林糖廠,解決群眾運輸難題,為糧蔗集中區的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王秋芳 何柏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