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守護與發展並重 珍稀藥材實現 “家種”
2025年03月19日16:33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 |
靖西化峒八德岩黃連保種基地藥農正在採摘藥花。何彪攝 |
在廣西靖西的鄉村,青山綠水間正上演著一場關乎珍稀藥材的“綠色奇跡”——國家保護植物藥岩黃連的仿野生栽培蓬勃興起。這一創舉,不僅為瀕危的岩黃連撐起了“保護傘”,更為當地百姓鋪就了一條種藥致富的金色大道,生動詮釋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和諧共生。
岩黃連,作為國家二級保護藥用植物,瀕危滅絕,卻有著良好的藥用價值。因其生長環境嚴苛,僅分布於廣西、貴州、雲南等地的岩溶地區,且野生種群繁殖艱難,再加上長期的人為過度採挖,野生岩黃連資源幾近枯竭,已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面對這一嚴峻形勢,靖西村民們既看到了保護的緊迫性,又敏銳捕捉到其中的發展契機,勇敢開啟了仿野生栽培岩黃連的探索征程。
為攻克仿野生栽培的技術難題,藥農們積極攜手國家藥典專家、科研機構,全身心投入對岩黃連生長習性的研究。從土壤的酸鹼度、濕度,到光照的時長與強度,每一個影響因素都被仔細考量。他們依據天氣變化,靈活調整灌溉和遮陽措施,在無數次的摸索與實踐中,成功總結出一套成熟的仿野生栽培技術,精准模擬出最契合岩黃連生長的自然環境。
如今,岩黃連的仿野生栽培已初顯成效,帶來了多重效益。生態層面,大規模的人工栽培極大降低了對野生資源的依賴,為野生岩黃連種群的恢復與繁衍贏得了空間,有力守護了生物多樣性。經濟領域,旺盛的市場需求和可觀的價格,讓藥農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實現了增收致富。
靖西野生岩黃連人工馴化栽培的成功,無疑是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的經典范例,充分証明了保護珍稀物種與脫貧致富並非相悖,而是能夠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何彪 譚曉琳)
(責編:周雨樂、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