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 廣西在行動”系列訪談
李杰雲:以改革增動力 釋放發展“強動能”
當前,廣西正聚力“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建設,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開辟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為講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廣西故事,人民日報社人民網特別策劃推出“全面深化改革 廣西在行動”系列訪談,敬請關注。
主持人:此次接受訪談的嘉賓是賀州市委書記李杰雲。請問賀州市在哪些關鍵領域實施了重大改革舉措?這些改革舉措取得了哪些顯著成效?
李杰雲:賀州地處桂粵湘三省(區)接合部,是廣西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開放發展的前沿和重要窗口。賀州雖然建市隻有22年,但一直有著濃厚的改革氛圍。曾在全國首創“五保老人集中供養模式”,榮獲“第三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並在全國推廣,先后承接了全國“多規合一”試點、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全國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等多項改革試點任務並取得較好成效。
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們在貫徹落實黨中央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務的同時,立足賀州實際,圍繞經濟社會發展所需和群眾所盼,組織實施了一批自主改革事項。比如,我們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深化碳酸鈣全產業鏈條改革創新,構建“一石多吃、吃干用盡”的高端碳酸鈣生態循環發展模式,建成全國最大的碳酸鈣生產基地,我市碳酸鈣新材料產業集群被認定為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我們創新產業鏈培育機制,探索科研孵化在粵港澳大灣區、生產轉化在賀州的“雙飛地”經濟模式,引育天微電子等一批新經濟新業態項目,“無中生有”孵化建設廣西最大的黃金珠寶產業園﹔我們創新現代設施農業“聯合體”,建成廣西集中連片面積最大的設施蔬菜產業長廊和最大的供港蔬菜基地,成為廣西首個供港蔬菜“直通直銷”的設區市。
我們圍繞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目標,在廣西率先推行“不見面開標”系統,實現首個“跨省遠程異地評標”政府採購項目,在廣西率先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服務)”市縣兩級全覆蓋,營商環境企業滿意度排名自2023年以來連續5個季度位列廣西“第一方陣”。同時,我們堅持各領域改革全面推進,持續推進“河湖長制”等各項改革,與梧州、桂林、肇慶、清遠、永州等區內外地市建立跨市域跨省域突發水環境事件聯防聯控機制,我市地表水環境質量連續5年進入全國前30名﹔我們持續抓好民生領域改革,創新打造“十五分鐘服務圈”社區治理新模式,率先建成廣西首個東融中醫壯瑤醫治未病中心。賀州是廣西首個“縣管校聘”改革全面鋪開的設區市,也是廣西首個將社保領域接入自治區社保數據大集中系統“一門式”經辦城市,我們還在全國首創互聯網上辦理臨時身份証及實現網上戶籍業務移動支付功能等。這些改革舉措的落實,既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也極大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感,進一步凝聚了社會各方的改革共識。
主持人:當前,廣西正加快推進“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建設。賀州市如何通過深化改革助力“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建設?
李杰雲:賀州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全市各項工作的主線,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積極服務推進“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建設,努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交通物流銜接地、產業發展輻射地、科技創新接續地、資源要素響應地、生態環境涵養地。
一是落實完善流通體制改革的要求,加快益湛鐵路鐘山至梧州段擴能改造,全力推進連賀等5條高速公路建設,積極探索發展路衍經濟,加快賀州民用機場項目前期工作並早日開工建設,抓好桂江擴能工程、賀州陸海新通道聯運中心(賀州無水港)建設,著力打造大灣區交通物流銜接地。
二是抓住國家完善產業在國內梯度有序轉移協作機制的機遇,對標大灣區標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深化產業園區改革,努力打造大灣區產業發展輻射地。
三是落實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要求,持續深化與區內外高等院校及在賀央企、國企在人才培養、科創平台共建等方面的合作,積極主動向大灣區借智借力,促成更多科技創新成果在賀州轉化利用,著力打造大灣區科技創新接續地。
四是進一步強化市場化改革導向,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認真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建設一批高品質大灣區“菜籃子”基地,擴大對大灣區的農產品銷售規模和對港農產品直銷規模。進一步完善肇賀東西部協作機制,持續深化勞務協作、人才交流等方面合作,著力打造大灣區資源要素響應地。
五是認真落實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要求,完善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機制,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深化跨市域上下游流域突發水環境事件聯防聯控合作,著力打造大灣區生態環境涵養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