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市縣

“牛”書記拉動鄉村發展的“蝶變密碼”

——記靖西市新甲鄉多甲村駐村第一書記陳科

2024年11月15日18:09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靖西市新甲鄉多甲村駐村第一書記陳科以堅定的信念、無畏的勇氣和創新的思維,踐行著鄉村振興發展的使命,用真情贏得了村民的信任,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 “牛” 書記。隨著鄉村產業多樣化、融合化、集群化、生態化、數字化的趨勢不斷發展,他充分挖掘當地的自然資源,明確定位和發展導向,成為多樣化拉動鄉村發展的“蝶變密碼”。

​ 察民情 知家底 解民憂

多甲村地處雲貴高原邊緣,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市新甲鄉國家深度貧困村之一,2020年整體脫貧出列,總戶數634戶,共2626人。其中22個村民小組都住在大山溝裡,用水難、行路難、掙錢難。“水源少,庄稼旱,種地難,收成淺,一年到頭沒余錢。”民間流傳的順口溜,是這裡當年的真實寫照。

今年39歲的陳科,2023年4月被自治區煙草專賣局選派駐靖西市新甲鄉多甲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他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主動融入服務鄉村工作大局,上任不到兩個月,就跑遍了全村13個自然屯,走訪了636戶農戶,查看了2164畝耕地。初來乍到,不懂當地方言,但他堅持每天早出晚訪,把人民群眾的 “小事” 當做自己的 “大事”。白天,他埋頭於資料和檔案,盡快掌握全村的建設發展等情況﹔夜晚,在村“兩委”的陪同下走訪入戶,耐心傾聽群眾的所想、所求、所盼,協助村 “兩委”班子處理貧困群眾申請補助、解決就業、申領殘疾人補貼等工作,持續做好返貧監測、幫扶工作,落實 “一戶一方案”幫扶措施,有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駐村以來,完全把自己當作鄉多甲村的一員,還虛心向村民學起了方言以方便溝通交流,同時,他們在田間地頭和村委會廣場向村民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採用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和大喇叭廣播宣傳的方式,宣傳新政策、新理論,提高群眾對惠民政策的知曉度。

“平時村裡大小事,大家都喜歡找陳書記幫忙解決,去年他幫我的小孩辦理助學金5000元,解決學習和生活問題,我很感激陳書記。”脫貧戶黃世慶說。

挖深井 引清泉 潤民心

多甲村屬岩溶山原地貌,大部分都是石頭山,山多地少,季節性缺水、這個曾經被缺水問題深深困擾的村庄,日常的飲用水要靠人力到幾公裡外的水源地去挑,村民們的生活充滿艱辛。每一滴水都來之不易,農業灌溉更是奢望,土地因為缺水而干裂,農作物產量極低,多甲村弄月屯384人、106頭肥牛飲水困難。陳科下定決心要改變現狀,與村“兩委”成員一起,翻山越嶺,勘查周邊的地形,查閱大量資料,不放過任何一絲線索。然而,過程並不順利。一次次的勘測結果不盡人意,有的水源距離太遠,鋪設管道成本過高﹔有的水源水量太小,無法滿足村庄的需求。尋水之路,艱難坎坷,但並沒有放棄,他的眼神中始終透著堅定。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無數次的努力,后援單位支持捐贈資金11.5萬元打井取水。

“出水啦!出水啦!看到源源不斷的水流了!”伴隨著打井機械的轟鳴聲,來自地下190多米的井水噴涌而出時,多甲村弄月屯的村民無比激動地說。孩子們在水花中歡笑,老人們顫抖著雙手捧起這來之不易的水,婦女們再也不用為挑水而發愁。群眾紛紛夸贊這是民心工程,並且將這個井命名為“感恩井”。有了水,村庄仿佛重新煥發出了生機。曾經因缺水而荒蕪的土地上,農田得到了灌溉,農作物茁壯成長,產量大幅提高。村民們開始嘗試種植更多種類的經濟作物,收入逐年增加。

使“牛勁”壯“牛氣”“犇”富路

“找不到‘牛’書記就去養殖場,保准在那!”新甲鄉多甲村村民如是說。走進多甲村集體養殖場,一排排整齊的圈舍映入眼帘,一頭頭肥牛毛色光亮、膘肥體壯,發出“哞哞哞”叫聲,陳科正在嫻熟地給肥牛投料。“多甲村堅持把產業振興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突破口,因地制宜利用自然資源,採取“黨支部+企業幫扶+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黨支部帶領合作社堅持統一購買、統一飼草、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充分發揮典型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陳科說,在后援單位自治區煙草專賣局的扶持下,全村已建有牛棚75個,全村牛存欄量已達1000余頭,養牛戶佔80%,種植牧草面積200畝,實現帶動村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7055元,村集體收入72萬余元。村裡的養殖業也蓬勃發展起來,牛羊的數量不斷增多,為周邊剩余勞動力提供了就業崗位,村民們的腰包漸漸鼓了起來。下一步,將不斷健全完善經營管理模式,推進養殖產業標准化、規模化,精心打造肥牛養殖專業村。

“早先我在外地打工,掙不到幾個錢,也照顧不了家人,現在回家創業鄉,不僅能看管小孩、照顧老人,甚至還能帶動村裡的親戚朋友養牛共同致富。”談到自己返鄉創業的經歷時,村民歐陽世言談中充滿了信心。

種烤煙 優產業 促增收

烤煙產業是靖西市的支柱產業,具有時間短,見效快的優點,為了做強做優烤煙產業,陳科多次細致做好群眾思想工作,打消村干部群眾對發展煙葉生產的疑慮,因勢利導實行“發展種煙大戶,輻射帶動農戶種煙致富”的發展新模式,優先將脫貧群眾和監測戶納入到烤煙發展的利益鏈條上來。2024年,完成70畝烤煙種植的土地流轉和面積落實,生產中一直指導村民運用智能化烤房,控制溫、濕度和通風,讓每一片煙葉都能烤出最佳成色,確保煙葉的成熟度和高質量,徹底打破了多甲村無種植烤煙的歷史。通過發展烤煙產業,為多甲村帶來了希望和活力,讓這個曾經平凡的村庄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也為其他鄉村發展特色產業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和啟示。

近年來,多甲村緊緊圍繞“強基礎、優產業、固成果、興鄉村”的工作思路,發展壯大優勢特色產業,構筑“黨建引領、黨員帶頭、能人帶富”的工作格局。先后被自治區黨委授予“農村四星黨組織”﹔“自治區衛生村”﹔百色、靖西兩級“移風易俗、鄉村治理示范、文明村”﹔百色市2023年度“治理有效”“紅旗村”﹔靖西市“紅旗村”﹔靖西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陳科的事跡成為了村民口中的佳話和各級新聞媒體關注報道。(何彪 黃凌雁)

(責編:周雨樂、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