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鄉村振興 紅提飄香

全州縣蕉江瑤族鄉界頂村村民鄧春華的“甜蜜”轉型記

2024年11月11日17:41 |
小字號

11月7日,陽光洒滿大地,豐收的季節如期而至。全州縣蕉江瑤族鄉界頂村委的紅提種植基地,一片繁忙的景象映入眼帘。果農們正忙碌地打包裝箱,一箱箱飽滿的紅提即將踏上前往全國各地的旅程。在其中,52歲的鄧春華顯得格外引人矚目。他的奮斗歷程,不僅映照出蕉江瑤族鄉紅提產業的蓬勃發展,更是鄉村振興戰略下,產業興盛引領村民返鄉創業、共同致富的美好畫卷。

全州縣蕉江瑤族鄉千畝紅提種植基地。

全州縣蕉江瑤族鄉千畝紅提種植基地。

52歲的鄧春華,肩負著家庭的重擔,小女正就讀於全州高中。2021年以前,他如同眾多村民一樣,常年漂泊在外,足跡遍布雲南、貴州、永福、鹿寨等地。但為了更好地照顧家人,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回鄉,投身紅提葡萄的種植事業。

界頂村,依山傍水,海拔較高,日照充足,晝夜溫差顯著,為紅提葡萄的生長創造了優越的自然條件。鄧春華的兄弟們早已在紅提種植中嘗到了甜頭,過上了小康生活。他們看在眼裡,疼在心上,動員鄧春華回鄉共同發展紅提產業。2021年,鄧春華流轉了五畝土地,開始了紅提種植之旅。每畝基礎設施投入約一萬元,包括水泥杆、棚子、滴灌系統等。

種植戶鄧春華在採摘紅提。

種植戶鄧春華在採摘紅提。

“當時,我在外面開礦,雖然辛苦,但收入也不穩定,而且離家太遠,無法照顧家裡。”鄧春華回憶,“聽說家鄉開始種植紅提了,我就決定回來試試。”

為了確保種植技術,他參加了鄉裡組織的農技培訓,通過網上學習和向有經驗的種植戶請教,不斷提升自己的種植技能。經過兩年的努力,鄧春華的紅提挂果了,不僅收回了成本,還實現了盈利。

“2023年,我每畝產出了4500多斤紅提,2024年增種一畝,經過技術提升和精心管理,畝產達到了6000斤。”鄧春華自豪地介紹,“地頭收購價3塊多每斤,每畝收入達18000多元,單葡萄收入就有10萬多元,扣除成本,純收入7萬多元。”

種植戶鄧春華在打包紅提,銷往外地。

種植戶鄧春華在打包紅提,銷往外地。

鄧春華的成功不僅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也推動了界頂村的產業發展。界頂村黨支部積極探索“黨支部+產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輻射帶動周邊村100多戶農戶種植紅提。

“全鄉紅提種植面積已達3200畝,年產總值近7000萬元。”蕉江瑤族鄉黨委副書記、鄉長胡鵬洋介紹,“蕉江磨盤晚熟紅提品牌初具名氣,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支柱。”

界頂村黨支部書記陳國生表示,鄉裡的成規模紅提種植讓群眾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近年來已有30多戶在外打工的村民回鄉種植紅提。

鄧春華的紅提園裡,一串串晶瑩剔透的紅提葡萄挂滿枝頭,預示著豐收的希望。他感慨地說:“回鄉種紅提,不僅讓我和家人團聚,更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向。現在的生活,比在外務工強多了。”

鄧春華的故事只是全州縣蕉江瑤族鄉鄉村振興戰略下的一角。隨著產業振興的深入,越來越多如鄧春華般的村民選擇回鄉創業,用雙手書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蕉江瑤族鄉黨委書記唐雲軍表示,蕉江瑤族鄉將繼續加大產業扶持力度,推動紅提產業做大做強,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讓瑤鄉各族同胞的生活更加甜蜜!(文小靜 蔡輝春)

來源:全州縣委宣傳部

(責編:陳露露、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