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一泓清水激活富民強村路

——記靖西地州鎮古文村駐村第一書記許道珍

2024年08月29日08:54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2018年3月,他被自治區煙草專賣局選派到脫貧攻堅的前沿,駐村前,他一頭黑發,如今隻有44歲,卻白發明顯增多。6年的駐村路,他扎根基層,扎實推進脫貧攻堅步伐,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人生的戰貧幫扶、邁上鄉村振興之歌,他就是靖西市地州鎮古文村駐村第一書記許道珍。

真情幫扶“自家人”

古文村位於靖西市地州鎮西北部,距鎮政府7公裡,下轄13個自然屯17個村民小組,全村搬遷前共有437戶1671人。而弄國所、弄漫屯條件最為惡劣,不通水,不通電,不通路。許道珍到任后,走遍各個村屯,以“繡花”功夫,掌握了村情。

“許書記呀,我們山旮旯人苦的是啥?出行難、吃水難、買東西難!”入戶走訪中,一位80多歲的老人說的一句幾個“難”點醒了剛到任的許道珍。擺在面前的就是路、訊、水、居住環境等村民迫切需要解決的最大難題。由於道路不通,弄漫、弄國、弄國所等屯共63戶需要整村搬遷,但就是這樣的環境,村民也不願意搬出來,特別是60歲以上的老人。在這些狹小崎嶇、坑坑窪窪、有的坡度超過60度的馬幫道上,許道珍幾乎每天都要走一個來回,來來回回走了差不多半年多。許道珍通過反反復復從黨的富民政策、子孫教育成長等方方面面給“自家人”一一詳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直到2018年11月,終於動員了所有的村民完成了搬遷。

搬出去,如何能住得下,穩得住?又成了許道珍面臨的第二道難題。為了能讓搬遷戶住下來。他主動聯系大小企業,協調安置勞動力,讓有勞動力的家庭都能實現就業,有穩定收入。弄國屯唐國奇夫妻被安排在一家門業加工店務工,一個月都有幾千元的收入。現在,許道珍每個月還到老鄉家園走訪,了解這些居民有什麼困難,能幫就幫。

煙稻輪作有余糧

地州鎮創建“古文河流域沿岸黨建聯盟示范帶”,許道珍抓住機遇,積極引導村民採取煙稻輪作,發展烤煙特色產業。他利用自己工作中積累的技術、經驗優勢,指導全村群眾在種植烤煙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技術難題。村民李美旺一家每年都種植煙葉35畝,一茬煙葉收入就有十幾萬,從貧困戶一舉成為富裕戶。2020年,她還擴種了40畝煙葉。現在,古文村煙稻輪作基地每年穩定種植烤煙500畝,桑園保有面積約1200畝,群眾實現煙葉、糧食雙豐收。

古文河畔鴨成群

古文河水清澈干淨,好山好水的地理環境優勢,是生態養殖清水鴨的好地方,因其肉質細嫩美味,毛色光亮,曾經在靖西市舉辦的食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獎,備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銷售量逐年增加。

2018年3月,許道珍爭取到后援單位5萬多元資金支持,購買剛破殼的鴨苗來養。基地每年養兩批清水鴨,帶動了60多戶村民養殖,主要喂養玉米和河中魚蝦、海藻等,從鴨苗生長到喂食等整個養殖過程,許道珍都在朋友圈、地州鎮的微信公眾號發布,一些機關部門、食堂紛紛發來訂單,當年養鴨戶均增收6000元以上,村集體經濟增長達17.6萬元。2019年成功注冊了“古文清水鴨”品牌,通過“三品一標”認証。

鄉村振興“鴨”先行,特色養殖產業興。近年來,古文村立足當地豐富的水資源優勢,擴大建設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的村級集體經濟清水鴨養殖示范基地,採取“黨支部+基地+農戶”模式,圍繞“致富鴨”做強做優特色產業,推動清水鴨養殖不斷朝規模化、品質化、品牌化發展。目前全村共養殖1萬多隻,產值100多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30萬元,走出一條強村富民路。目前,古文河流域清水鴨養殖已達8萬多羽,產值近1000萬元。

百姓信任“貼心人”

許道珍六年駐村路,不僅吃住在村上,心也沉在了村上。對於村情民情他了如指掌,他把群眾當家人、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組織建設、產業發展……到處都有他繁忙的身影,群眾對他也十分認可。

6年來,古文村共爭取到上級資金千余萬元,建設全村沿路照明路燈工程、水利工程、村級主干道路面加寬硬化、產業路硬化、自來水工程、屯級污水處理工程、村部基礎設施改造提升等,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群眾安居樂業。2018年以來,古文村先后被評為自治區四星級基層黨組織、自治區衛生村、自治區鄉村治理示范村、百色市治理有效紅旗村、靖西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許道珍兩度被評為“百色市優秀駐村第一書記”榮譽稱號。

“駐村6年來,我從煙葉站長的單面手,變成了醫保、社保、教育、務工各項政策樣樣精通的多面手,回首走過的每一個腳步,艱辛又難忘,這將是我一生中都難以抹去的記憶,也是我人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談起駐村幫扶,許道珍總有說不完的話語。(何彪、農恆翹)

(責編:周雨樂、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