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裡的毫米“精調師”守護暑運安全

7月8日6時許,益湛A線竹塘隧道進口柵欄外人頭攢動,國鐵南寧局玉林工務段岑溪線路車間容縣線路維修工區的11名職工正在清點作業工機具,准備進入柵欄開始作業。
暑期到來,為了保障列車運行安全平穩,提高旅客乘車舒適度,岑溪車間切實踐行“精細化”維修理念,根據前期線路檢查及軌道波形圖數據分析,指導該工區在竹塘隧道內進行軌距精調精改作業。
“天窗已得點,可以進入柵欄開始作業。”6點30分,現場防護員向作業負責人青年班長鄧堅傳達調度命令。
“今天作業進出隧道用時長,天窗時間緊任務重,大家務必集中精力,按照分工安排盡快完成作業。”鄧堅轉頭對工友們叮囑道。
話音落下,大伙打開照明燈、扛起作業工機具往隧道裡走去。竹塘隧道全長3.3公裡,隧道北頭前方間隔一百余米毗鄰長620米的烏石隧道,連續長隧道導致該區段信號不良,所以進隧道作業時需要增設中間防護員以便加強防護聯系,又因隧道作業特殊性,需要長途搬運工具及增設照明設備,因此,利用好有限的天窗時間進出隧道並按質按量完成作業,既考驗作業負責人對天窗時間、團隊協作的把控,又需要作業人員在作業中按部就班、迅速行動,更要有“干一處保一處”業務能力。
25分鐘后,全體人員抵達作業位置后迅速按照分工安排前往各自崗點開展作業:有的卸下工機具搬運到預定位置,有的拉響內燃螺栓機試機備用,有的配合作業負責人開始觀察線路狀態……11支頭燈光柱在漆黑的隧道裡四處跳躍,大伙都在爭分奪秒力求盡快完成作業。
“黃江,你量道尺時順便仔細看看周圍的零配件,看看有沒有鬆脫、傷損的。”鄧堅向青工黃江叮囑,“隧道裡設備積灰多,有隱患不易發現,你多用點心。”
“好的班長,我多留心檢查。”說罷,黃江拿起檢查錘和道尺,一邊彎腰量取軌距水平,一邊敲擊零配件有無鬆動,確保行車安全。
“+2mm,還不夠,再搖點……”“好好停!慢慢扭開液壓撥道機閥門……”鄧堅一邊指揮操作撥道機小組的3名青工交替搖擺操縱杆,一邊緊緊盯住道尺的軌距值。
“突突突……”內燃螺栓機的轟鳴聲響徹隧道,青工黃江拿起道尺逐米往前量取線路軌距、水平,為后方軌距精改小組提供數據支持。鄧堅則開始組織軌距精改小組拆卸彈條螺栓,精改軌距。
雖說隧道內無陽光暴晒,但在悶熱的環境和緊張有序的作業下,眾人的黃色作業服早已被汗水浸染濕透成為深褐色。天窗時間有限,大伙顧不上毛孔滲出的豆大汗水,轉頭一甩,隨即繼續干起手中活,抓緊每分每秒,確保在有效的時間內盡量提高工作效率及質量。
“距離天窗結束還有50分鐘。”現場防護員向作業負責人提示天窗剩余時間,鄧堅再次往返作業地段進行回檢,拿起道尺逐米檢查軌距水平。其他作業人員則繼續檢查作業地點的扣件、彈條等配件是否安裝密貼牢固,確保作業質量達標。
8時許,隨著作業人員安全撤出柵欄,線路順利開通。工區作業組當天共檢查線路2km、精改線路400m,為暑期鐵路安全暢通、列車平穩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林峻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