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隆林:讓少數民族文化成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瑰寶

2024年03月27日16:39 |
小字號

隆林各族自治縣是全國僅有的兩個各族自治縣之一,也是百色革命老區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境內聚居著苗、彝、仡佬、壯、漢等5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79.11%。隆林民俗多姿,苗族跳坡節、彝族祭送布谷鳥、仡佬族拜樹節、壯族歌會等28項民俗活動被列入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各民族服飾、蠟染、刺繡等手工藝品繁茂炫幻多彩,被譽為“花一樣的民族”。苗族蘆笙和月琴彈奏、彝族打磨秋、壯族山歌對唱、壯劇表演等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別具一格,經典歌曲《趕圩歸來啊哩哩》創作地就在這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活的少數民族博物館”。

近年來,隆林各族自治縣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於文化建設的戰略部署,不斷加強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不斷加強民族資源挖掘、民族元素融合、民族經濟發展,讓少數民族文化成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瑰寶,推動民族文化“活”起來、“潮”起來、“旺”起來。

加強民族資源挖掘,讓民族文化“活”起來。隆林堅持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通過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制、融入課程特色辦學、深化產業融合發展等措施,擦亮“活的少數民族博物館”民族文化品牌,深化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產業融合發展,隆林的苗族“跳坡節”、彝族“火把節”、仡佬族“嘗新節”、漢族“袍湯節”等原汁原味的民族風情被國內外社會各界所認識、認同和向往,每年吸引10多萬游客前來打卡體驗。並大力鼓勵和動員民族年輕群眾學習和繼承傳統優秀的民族文化,督促民族家庭從小抓起,灌輸民族精神理念,找回優秀民族文化精髓,切實讓“消失”的民族文化資源“重現”。比如,隆林第三中學為促進學生均衡全面發展,致力於發展學生特長教育,結合隆林少數民族的特色,開辦了少數民族“蘆笙特長班”,主要開設3個班額,共有學生110人,初一初二每周有6節課,初三每周有4節課,課堂內容主要是學習聲樂知識,用蘆笙進行演奏。除了配備專業的音樂老師傳授蘆笙演奏技巧外,還為學生們提供演出及參加比賽的機會,讓學生們能學有所成,學以致用。

加強民族元素融合,讓民族文化“潮”起來。隆林緊跟時代潮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把民族文化融入各領域各方面,走入大眾視野。通過強化民族元素與鄉村振興融合,貫穿於基層黨建、鄉村治理、鄉村建設、民族節慶、群眾生活等全過程,著力打造了富有民族特點的民族村寨,切實讓鄉村黨建強起來、產業旺起來、村民富起來、村貌美起來、鄉村活起來。比如,2023年11月至今年1月期間,隆林舉辦了首屆村歌大舞台,把全縣16個鄉鎮,分成東南西北中5個點海選,讓各族同胞充分參與,依托隆林自然資源優勢、文化優勢,進一步弘揚隆林歌唱文化,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凝聚民族團結力量,並借助村歌大舞台活動,突出重點,打造亮點,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著力把村歌大舞台活動作為推動民族地區跨越發展的重大機遇和平台,進一步提高隆林少數民族文化的美譽度和知名度。

加強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讓民族文化“旺”起來。經濟發展作為民族文化發展的助推力,是民族文化得以保護和發展的重要基礎。隆林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民族節慶”為契機,以文旅資源、美食文化、農特產品為橋梁,精心推出獨具特色的文旅活動和商貿活動,發揮民族優勢,打響民族特色,主動融入“夜間經濟”“文旅景區”等,全力激發市場活力,著力打造“食、游、購、娛、體、展、演等”多元特色游玩聚集區,推動“月月有節慶”的活動氛圍,促進地方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比如,隆林以創建“星級旅游景區”為載體,在后龍山公園景區設置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宣傳長廊、宣傳網紅打卡點等,把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產業優勢,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著重打造“月亮市集”和“星光夜市”夜市商業街,在建筑上融入民族古寨元素、在美食上展示民族風味、在活動上開展民族演藝和展示活動,打造了以特色文創、美食、場景、演繹、娛樂、互動等為主要元素一體化的多元夜游業態,不斷滿足群眾夜間休閑消費需求,點燃了“煙火氣”、照亮了“夜生活”、激活了“夜經濟”。(莫庸)

來源:隆林縣委宣傳部

(責編:許藎文、葉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