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市圍繞“四融”促進“兩廣”各族群眾融合發展

岑溪市立足兩廣交界地理位置,與毗鄰廣東羅定市、信宜市、郁南縣共同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活動,近年來圍繞“四融”措施,讓兩廣各族群眾共享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團結成果。
一是思想共融。岑溪與廣東省羅定、信宜、郁南等縣(市)各族群眾,婚喪嫁娶、飲食文化等習俗相沿、十裡同風,親如一家。2021年以來,全市共有700多對新人“跨省”喜領結婚証。幾百年來聯姻不斷,團結親如一家、思想沒有隔閡的“融合基因”,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紅色基因”,已深深融入各族群眾的血脈之中,兩廣各族群眾親如一家為核心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各族群眾中高度融合。
二是組織共融。岑溪位於兩廣邊界,市內定居的各族群眾有110多個姓氏是從廣東遷徙過來,歷史上就是“同頂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飲一江水、同建一家園”。該市充分發揮“兩廣一家親”的交往交流交融歷史傳統優勢,實行邊界鎮村、村企組織共建共享,與廣東省羅定、信宜、郁南等縣(市)建立粵桂省際邊界村黨建+統戰工作站,建立健全兩廣邊界鄉賢議事和民族宗教工作協理員兩支隊伍,推動邊界區域民族宗教信息預警實時信息互聯互通,推動兩廣交界地區民族工作組織“共融”,一批群團組織如餐飲行業商會、新的社會階層聯誼會、商會互相交流交往活動常年開展。
三是產業共融。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深入實施“生態立市、產業強市、東融興市”三大戰略,積極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接受大灣區輻射、對接大灣區市場、承接大灣區產業,全力做好“共融”文章,如安排中央少數民族資金項目在岑溪筋竹鎮橫山村兩省邊界硬化產業道路,廣東主動對接修通對接通往廣東部分,並無償越邊界幫助硬化屬於廣西地界100多米道路,和諧共處、相互幫助傳為佳話。引進廣州泰森年豐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泰森新紡織產業集聚區,推動廣西紡織行業第一個“5G+工業互聯網”數字化應用場景落地,一期項目目前已經投入20億元建設資金。
四是治理共融。通過簽訂岑羅共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長廊協議,實施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全市共有221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省通辦”,從經濟、人文交流、民間交往等多層次互嵌式融合發展,2023年上半年,全市各類審批改備案事項辦件587件,告知承諾事項辦件80件,優化審批服務事項辦件1569件。辦理“跨省通辦”業務30957件、“全區通辦”事項717件,為兩地各族群眾深入融合發展提供保障。(盤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