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靖西:小小香糯大作為 助農增收香萬家

2023年06月09日16:33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靖西市聚焦大香糯優勢資源,改變大香糯傳統種植結構單一,輻射能力弱、經濟效益差、部分群眾自主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深入挖掘大香糯商業價值,通過一系列舉措把當地特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引導農民大規模發展大香糯產業,通過生產經營、村集體經濟增收、務工就業等多種利益聯結機制,輻射帶動全市19個鄉鎮282個行政村發展大香糯產業,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下良好基礎。2022年,該市種植大香糯4萬畝,種植群眾5萬戶,產值約1.97億元。

政策引領導向,為大香糯產業“賦能”

靖西大香糯是馳名中外的優良品種。2012年,靖西大香糯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登記保護,成為靖西第一個有地域保護的農產品。

該市結合實際,深化抓黨建促鄉村產業發展行動,夯實大香糯產業發展基礎。由市農業分管主要領導牽頭,行業部門負責人、鎮村負責人等參與其中,按照職責建立資源、需求、問題三張清單,制定了《2019年靖西市大香糯地理標志保護工程項目實施方案》,當年投入500萬元用於區域公共品牌宣傳和打造、知識產權保護、農產品質量提升等工程。並成功在新靖鎮東利村、岳圩鎮卜屯村、化峒鎮民強村、化峒鎮八德村、地州鎮羅隆村等地建設項目工程示范基地。2022年以來,該市爭取到自治區農業農村廳400萬元的產業示范園區項目和450萬元的靖西大香糯特優區建設項目,通過基地開發建設示范輻射帶動全市大香糯實現規模化種植。成立大香糯產業發展黨支部、工會、協會等組織,為廣大大香糯種植戶提供相互交流、加強合作的廣闊平台。同時,探索實施“支部+企業+農戶”等模式,構建黨組織抓產業、村干部領產業、黨員促產業、農戶有產業的格局,把大香糯打造成“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在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讓大香糯發揮好聯結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實現農戶種,合作社銷售,企業面向市場統一包裝、統一價格、統一品牌,打造靖西特色的健康生態食材, 實現村企和群眾利益“共贏”。

保護優秀品種,為大香糯品質“增效”

靖西大香糯有蜂糯、東利糯、常富白殼蜜蜂糯等品種,為保持大香糯的特有種性,提高大香糯品質和產量,該市在抓好大香糯穩定總產量的同時,努力提高種子純度。該市農業部門自2005年以來嚴格按照大香糯種子生產程序組織群眾生產,採取“穗選-單枝播種-再穗選-再單枝播種”的循環培育方法,對大香糯進行提純復壯,提高種子純度,嚴格按照“生態種植、科學種植、合理種植”要求,使大香糯品種純度、品質、產量、抗性都得到了較大提升,更好地為靖西大香糯基地提供優質的基因,保証盛產的糯米飯粒入口軟糯,芳香可口。

2018年,靖西大香糯被易網購列入扶貧幫扶項目。易網購助力靖西大香糯在商城成功銷售了十萬多斤,成功幫助當地群眾解決大香糯的銷路問題,助力群眾脫貧增收。

延伸產業鏈,提升聯農帶農“成效”

近年來,為深化大香糯產業鏈,提升品牌效益,該市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出資,在示范區流轉村民土地,流轉戶在獲得土地流轉金的同時,又能夠在家門口通過就近就業增加務工收入。為調動群眾種植大香糯積極性,在政府引導層面,凡脫貧戶種植大香糯的,政府給予400元/畝產業獎補﹔在企業層面,企業與種植戶簽訂保底價回收訂單協議,定好合作畝數,並實行訂單保底回收,給種植戶吃下定心丸,帶動全市大香糯種植4萬畝左右。同時,該市積極探索“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以公司為龍頭,以廣大農戶為基礎,以產品加工銷售為紐帶,通過與農戶簽訂農產品購銷合同,把種植基地作為第一車間,建立了公司、農戶相互依存、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現已基本建成從原料生產、粽子產品加工到市場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體系。同時,為保証粽子的原材料供應,該市合理布冷鏈、電商等產業融合發展,直接帶動3000多人實現就業增收。(黃金桃)

(責編:周雨樂、葉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