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港口區:多“點”開花讓土地煥活力

2023年04月29日01:36 |
小字號

耕地是農業發展之基、農民安身之本,也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

近年來,防城港市港口區堅持把撂荒地復耕復種作為全區鄉村振興工作的重點來抓,多措並舉推動荒地變良田,為農民增收致富擴渠道,也為鄉村振興添活力。通過以點帶面,大力實施滅荒復耕工作,目前累計完成滅荒復耕達3076畝,完成滅荒復耕任務量的205%,初步建成了4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現代特色農業種植示范園。

挂圖作戰 整治撂荒土地“斑點”

去年,自治區下發該區圖斑中連片5畝以上的疑似撂荒耕地共31宗。對此,區委、區政府及時部署春耕生產和撂荒地整治工作,對上述圖斑實行挂圖作戰,每一塊地都落實到具體村屯、落實到具體責任人和整治時限。實施強有力舉措保障復耕復種工作,對撂荒1年以上的耕地取消地力補貼﹔撂荒2年以上的,要求農戶自行復耕,或簽訂委托書引進企業、能人進行規模化經營。當前,港口區正研究出台促進糧食規模生產扶持獎勵實施辦法,計劃對各鎮、村復耕復種和農業經營主體或農戶土地集約流轉進行適度糧食規模經營的,給予支持補助。

強化保障 疏通復耕復種“堵點”

港口區有一部分農田水利設施興建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大多已嚴重老化,處於閑置或廢棄狀態,這部分農田水利設施不僅長期佔據大量的土地資源,而且影響農業生產和村容村貌。對此,該區組織全面摸排農田水利設施損毀情況,深入探討舊有設施修復與改造技術,做好全面修復農田水利設施項目工作。在近兩年的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中,安排資金1200余萬元用於解決農業生產重點項目、種植示范片區建設所急需的農田水利設施等﹔該區還加大對春耕夏種生產扶持力度,由區財政統一劃撥50余萬元用於補貼全區春耕夏種生產中的機械耕作費,有效促進農民種糧積極性。

一田一策 破解土地利用“難點”

該區按照宜稻則稻、宜豆則豆、宜薯則薯原則,採取間種、套種、輪作等方式,確保荒地“復活”、閑地“生金”。立足土地撂荒現狀,科學規劃、多措並舉,鼓勵農戶結合自身實際,針對不同地類實施一田一策,深入挖掘土地潛力,增加糧食產品供給,為農民增收擴渠道,為鄉村振興添活力。積極推廣生態立體循環模式,鼓勵農戶因地制宜將水稻種植與水產或家禽養殖有機結合,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土地綜合效益。比如,港口區光坡鎮欄沖村海水淹泡過的鹽鹼地農田面積廣,欄沖村因地制宜精心選育耐鹽鹼水海紅米水稻品種,該品種比普通水稻具有更強的生長能力,具有抗鹽鹼、抗倒伏、高抗病虫害等特性,通過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栽培,產出綠色無公害大米。

農企合作 找准互惠互贏“結合點”

港口區大力推廣“村民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盤活閑置土地,成功探索出3種村、企、農合作的耕種模式。公司統一耕作,農戶以耕地入股參與分紅。沒有耕作能力和意向的農戶,與公司簽訂協議,將耕地交由公司統一耕作,一切耕作費用及風險由公司承擔,公司每年按每畝100元給予群眾分紅,地力保護補貼歸農戶所有,其他機耕等補貼歸公司所有﹔公司統一機耕和收購,農戶參與種植與管理。有意向自己種植的農戶,由公司統一機械化打田、提供種子化肥、統一收割、統一收購等,農戶按公司技術和時間要求自行播種管理直至收割﹔公司統一機耕,農戶自行種植與管理,自產自銷。公司統一機械化打田、提供種子化肥、統一收割等,農戶自行播種管理直至收割,並自行負責農作物的銷售或自用,農戶需按單次耕作每畝80—120元費用(種子化肥等物資成本)交予公司。通過上述多種模式,不同類型的農戶根據自身實際選擇適合的合作模式,既保障了自身權益,也實現了村、企、農三方共贏。(李映武)

來源:港口區委宣傳部

(責編:周雨樂、葉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