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鋼集團冷軋廠打破傳統降本觸底格局
新軋輥採購降本990萬元

3月10日,在柳鋼集團冷軋廠准備車間內,廠房上空的天車來回穿梭,車間的設備轟隆作響,歡唱的磨床也正訴說著春日的美好願景。“現在的這批砂輪,不僅耐用,打磨出來的軋輥質量也高了。”准備車間數控技能專家梁原祿與車間員工們正圍在磨床周圍,認真觀察著磨床砂輪的工作狀況。
隻見一根根軋輥在磨床的帶動下,左右兩邊反復平行移動著,軋輥在靠近砂輪進行磨削工作時,濺射出細小的火花,經過磨削的軋輥表面變得更加細膩光滑。眾人看著磨削出來的軋輥,不禁滿意地點了點頭。
“軋輥是冷軋廠重要的‘生產力工具’,而砂輪是軋輥磨削加工關鍵且唯一的‘刀具’,每一支軋輥都必須通過砂輪修磨至各項表面質量、輥型達標方能滿足使用要求。軋輥修磨的結果如何,砂輪的質量起決定性因素。”
梁原祿說,冷軋廠初期是以生產普通板為主,產品對軋輥表面質量的要求並沒有那麼高。隨著冷軋產品市場的不斷拓展,高端產品對軋輥的表面質量要求愈來愈高,軋輥細節問題也愈發突出,如重磨率越來越高、軋輥表面質量造成的冷軋產品瑕疵越來越多。
梁原祿掰著指頭算了一筆賬:“一支軋輥重磨一次會消耗壽命0.4%、人力投入1工時、影響備輥2%……”梁原祿形象地把冷軋帶鋼比作一面“放大鏡”,如果軋輥質量存在“微缺陷”,在軋制一定量時,帶鋼表面就會出現白條紋、色差等質量問題。因此,砂輪的選型、評價指標必須重新審視。
該廠准備車間從“精益管理”的角度,深挖軋輥降本深度,打破思維困局,重新查找突破口。根據高端冷軋產品用輥要求,結合數控軋輥磨床特性、磨削工藝等,不斷“打磨”每一個細節,最終找到了合適的砂輪規格。
“新的砂輪具有工作層均勻、適宜的脫粒性、良好的耐磨性和搞裂性等諸多良好指標,使得軋輥磨削一次合格率提高65%、整體磨削效率提升15%、備輥存量減少114支。”准備車間裝配輥工廖晨晨介紹道。
冷軋廠當前軋輥需求總庫存創下歷史新低,新軋輥採購方面,同比降低成本990萬元。
“‘提質增效年’活動對冷軋廠的每個職工都是一次歷練和挑戰,圍繞全域降本增效,不斷探索新途徑、新方法,我們要用系統性思維,追求極致降本,讓‘一切皆可降,一切皆可變’的理念落到實處、成為日常,企業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步子才能邁得更大、更穩。”冷軋廠黨委副書記、廠長陸兆剛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