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原創新聞

匠心筑夢 助力“中國智造”

——記廣西首位大國工匠鄭志明

2023年03月15日09:58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近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舉辦2022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儀式,現場揭曉10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鉗工鄭志明當選2022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成為廣西首位大國工匠。

鄭志明是黨的二十大代表,廣西汽車集團首席技能專家、高級工程師、特級技師、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廣西鉗工技能、智能制造方面的領軍人物。他先后榮獲了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技術能手、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標兵個人、廣西工匠等國家級和自治區級榮譽稱號。

26年來,鄭志明始終扎根生產一線,執著專注、追求卓越﹔他細心雕琢,將鉗工技藝練習得爐火純青,利用手工銼削可將零件尺寸控制在0.002mm以內﹔他帶領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團隊攻克一道道卡脖子技術難題……

鄭志明講述自己的心路歷程。人民網記者 王勇攝

二十余載磨一劍 練就高超技藝

汽車零部件生產的精確度要求非常高。鄭志明在平凡的崗位上,不斷磨煉技藝,用心“雕琢”手中的每一個零件。

1977年,鄭志明出生於柳州一個普通工人家庭。1997年,鄭志明從職高畢業后進入工廠,成為一名鉗工學徒。  

“一名高水平的鉗工,要做到人刀合一。”要練到這一步談何容易,一名鉗工要掌握一百多種工具。

鄭志明回憶這些年的鉗工之路,堅實的步履讓其前進的每一步澆筑了追求工匠精神的印記。

每天早出晚歸,潛心苦練技藝,研磨、銼削、劃線、鑽削。年復一年,鄭志明在與鋼鐵對話中練就了精湛技藝,將鉗工技能練得爐火純青。他利用手工銼削可將零件尺寸控制在0.002mm以內﹔手工劃線鑽孔,孔的位置度誤差可控制在0.02mm以內。

這個精准水平,目前國內極少人能夠達到。

正是這些技藝,在最考驗鉗工功力的設備裝配和調試中,讓鄭志明能夠游刃有余。

鄭志明還自學了UG三維建模技術和機械設計,工余時間,他總會找到企業的工程師們請教電機轉數、扭矩、機械動力等方面的專業知識。

理論知識和復合技能的儲備,讓鄭志明對於工藝改進有了全新的認知。

廣西汽車集團旗下的齒輪工廠有大量的美國進口的格裡森高端切齒機及研齒機,在使用過程中由於各種問題導致主軸精度降低無法使用。由於是進口設備,沒人敢接下主軸維修任務。鄭志明主動接下了該任務,由於是進口設備,鄭志明也沒有維修過。他查找相關資料,經過反復模擬驗証,制定了維修策略,經過三天兩夜連續奮戰,完成進口設備的主軸修復工作,主軸修復后精度達到0.0015mm,滿足設備使用需求,解決了進口設備無法維修的問題。

一步一個腳印,鄭志明憑借著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練就了高超的技藝,31歲成為高級技師,33歲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待遇,38歲成為集團首席技能專家,45歲成為大國工匠。一路走來,鄭志明的成長之路,見証了廣西汽車制造業的發展之路。

勇挑重擔 填補國內空白

在生產一線摸爬滾打多年,鄭志明不僅將鉗工技術練到出神入化,遇到問題,更是敢於大膽創新,另辟蹊徑。

當前,廣西汽車集團微型汽車后橋殼自動化焊接生產線正在升級改造。這條填補了國內空白的生產線,曾一直是鄭志明和工友們心中的驕傲。

五年前,汽車后橋殼自動化焊接生產在國內一直是一道難題,沒有可以借鑒的案例。由於后橋殼焊機總成是由多個4-6mm中厚板沖壓件組成,並用氣體保護焊接成型的總成。很多沖壓件成型后尺寸一致性差,因此用機器人焊接很難保証質量。該生產線由氣密性檢測、液壓調直、機加工、機器人工作站、環焊專機等多種復雜設備組成,零部件有成千上萬個,工藝非常復雜且精密,沒有人敢接下這個項目。鄭志明挑起大梁,帶頭承擔並“啃”下這條生產線的攻關研發任務的難題。

“要保証設備與設備之間的空間關系,如果密度達不到,加工出來的產品就是不合格的。”鄭志明憑借著豐富的一線生產經驗和精湛的技藝,帶領團隊從生產的整體布局到每個環節的設計以及零配件加工裝配,進行逐個攻關。最終,設計出多種定位方式、多工藝融合的自動化焊接生產線。

該線投產后實現80%的自動化,可以兼容3種不同產品,投產后整線每年可以節約人工成本30萬,而且產量提升近12%,成為目前國內唯一一條國內自主研發的微車后橋自動化后焊接生產線,填補國內自動化后橋殼焊接生產線空白。

如今,在廣西汽車集團裡大到機器人工作站,小到工裝夾具,幾乎每個生產環節都有鄭志明的發明。

“咱們自己研發的設備好使。”工人們紛紛夸贊。

看著自己參與研發的自動化設備減輕了工人的勞動負擔,生產效率提升,優質零部件有序下線,鄭志明對設備研發充滿信心和激情。

以鄭志明名字命名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挂牌成立以來,完成自主革新制項目1100多項,交付自動化裝備2190台套,為企業直接創造經濟效益9047萬元。通過創新優化,減少生產操作崗位314個,為公司節約人工成本約2000萬元。

人民網記者 王勇攝

鄭志明正在進行技能展示。人民網記者 王勇攝

敢於創新 勇當汽車“智”匠

近年來,汽車制造技術更新迭代的步伐正在加快,同時給設備工藝的改進和技術研發帶來更高難度的挑戰。

“隻有不斷掌握更多先進的技術,這樣才能與這個時代同行,把中國的智能制造推向世界,”鄭志明不懼挑戰,立足崗位,自主創新。

由鄭志明帶頭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攻克了大量的技術難關和改進了很多工藝,為廣西的汽車生產源源不斷地提供新技術、新設備,不僅得到工友們交口稱贊,還讓外國技術人員和專家折服。

2020年,一項緊急任務突然降臨:需要在245個小時內,將一條現有的后尾門包邊和發動機罩包邊的生產線,改造成柔性生產120S尾門和發動機蓋產品的生產線。原本,該技術原來是由合資的日方提供並且負責實施。但技術復雜、時間短任務重,日方技術人員認為不可能完成,並且提出異議。合資公司的領導找到了鄭志明技能大師工作室,希望能幫忙解決問題。

鄭志明和他的團隊用了整整171個小時,就完成整個改造項目的所有工作,比原先預計245個小時縮短了1/4的時間,保障了120S尾門和發動機蓋產品這兩種產品的順利生產。

鄭志明用實際行動証明了中國產業工人的技術水平。日方代表對此頻頻稱贊。

隨著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到來,廣西汽車集團把發展目光投向了核心零部件——新能源電驅橋。鄭志明與其團隊又一次挑起電驅橋生產線研發和制造的重任。期間,他與團隊早出晚歸,“泡”在車間裡探討和試驗。鄭志明帶領團隊僅用了兩個小時就完成了焊接、裝配等全系列生產線的研發和制造工作,助力企業快速搶佔市場,為大客戶的五菱宏光迷你新能源汽車能佔領國內小型新能源汽車市場作出貢獻。

“老一輩通過拆解,模仿制造出我國第一台微型車。如今反轉了,國外廠家開始拆我們的汽車零部件去研究。”2月28日,向日本客戶交付首批G050純電動物流車,從“引進模仿”變成“趕超輸出”。

“靠咱們的力量,也不輸給別的汽車制造發達國家。”鄭志明對我國的汽車制造業充滿了自豪和信心。

厚植沃土 趕上產業工人的好時代

一技之長,能動天下。

從鉗工學徒成長為大國工匠,鄭志明回顧自己的成長成才之路感慨道:“感謝國家的好政策,讓我們產業工人趕上了一個好時代,擁有廣闊的舞台,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制定了很多好政策,大力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廣西工會更是堅持把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作為頭等大事,不斷創新產業工人培養模式,為產業工人成長搭平台建機制,打破了不少“天花板”。

“我之所以能從一名職高畢業生成長為特級技師、高級工程師,得益於廣西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政策打通了‘雙師’通道。”鄭志明說。廣西總工會、人社廳、國資委等制定出台了“技能廣西行動”方案、國有企業技能人才薪酬激勵意見等政策,柳州市通過人大立法設立了“工匠日”,讓產業工人們真正在職業上、待遇上、社會地位上實實在在獲得了好處。

他所在的廣西汽車集團打造高技能人才“金字塔”梯隊,完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參照高級管理人員標准落實高技能領軍人才待遇,建立特聘專家津貼制度、職業技能培訓補貼和技能津貼制度,激發技能人才活力。

鄭志明清楚地認識到,要打造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大國工匠”必須發揮好自身的引領、示范和帶動作用,培育出更多優秀技術人才,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鄭志明在不斷自我提升技能的同時,也把技能和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徒弟們,工作室先后帶出了200余位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公司特聘專家等高技能人才。他發明的“調芯鑽孔法”“研推修銼法”是鉗工技能比賽中的“殺手锏”。徒弟們憑借這份“獨門心法”,多次在市、區級比賽中取得好成績。鄭志明利用工作室團隊平台,為公司培養了一批創新型青年技術人才。

一段時間以來,鄭志明擔任廣西“勞模工匠進學校 思政教師進企業”活動講師團成員、廣西工會勞模工匠宣講團成員等,走進多家企業和多所學校,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分享自己的奮斗歷程和廣西汽車制造業的發展歷程,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引導更多一線工人、青年學生學好一技之長、爭當新時代奮斗者,積極投身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火熱實踐中。(王勇、曾壽梅)

(責編:王勇、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