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原創新聞

武宣縣縣長陳前平:“五事共治”構建多元化鄉村治理體系

2023年03月03日09:28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重要保障。為充分發揮典型的引領帶動作用,2022年,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開展了第四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征集遴選。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創新“五聯三通”治理模式 “一張網”穩定省際“一條線”》、來賓市武宣縣通挽鎮《建立“五事共治”機制 打開鄉村治理新局面》、崇左市天等縣《創新“三站四會五家”治理模式 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三案例入選。

為充分展現廣西開展鄉村治理工作的的新做法、新亮點、新成績,提供可推廣可借鑒的典型經驗,引領全區各地鄉村治理實踐,人民網廣西頻道特別推出廣西三案例入選全國第四批鄉村治理典型案例系列訪談,敬請關注。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關注人民網嘉賓訪談。我是主持人郭振乾。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重要保障。為充分發揮典型的引領帶動作用,2022年,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開展了第四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征集遴選。武宣縣通挽鎮《建立“五事共治”機制打開鄉村治理新局面》入選第四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武宣縣是如何創新打造“五事共治”機制的,有什麼特點?通過創新建立這一治理機制,鄉村發生了哪些變化,取得了哪些效果?我們特別採訪到了武宣縣縣長陳前平,請他介紹一下。

陳前平:武宣縣以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目標,創新構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急難事、期盼事”一體治理的“五事共治”機制,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是黨建引領,構建多元化治理體系。建立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機制,形成“黨建引領、村民自治、法律治理、社會治理、智慧治理”相結合的多元化鄉村治理體系。二是統一規劃,構建多領域制度體系。加強資源整合、協調共治,分類分級構建“五事共治”制度體系。三是聯合治理,構建多方位參與格局。發揮登記窗口、日常調研等線下方式作用收集意見建議,整合志願者服務、人大代表APP、綜治E通、微信等線上網絡平台,暢通“五事”信息收集渠道。四是壓實責任,構建全覆蓋責任機制。壓實鄉村振興“五級”書記責任制,將“五事共治”作為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責任來評價。

武宣縣通挽鎮“五事共治”宣傳欄。人民網 黃子婧攝

武宣縣通挽鎮“五事共治”宣傳欄。人民網 黃子婧攝

武宣縣“五事共治”創新機制主要有以下特點和效果:

一是創新實施“巷道黨建”,武宣縣打造具有特色的黨群連心共建“網格巷道”、鄰裡互助共建“和諧巷道”、民主商議推動“自治巷道”,並按照“結一聯十”(1名巷道黨建組織員+10戶群眾)方式,開展農村網格化精細化管理。如:通挽鎮將36個屯劃分為483個網格,選聘巷道黨建組織員483名,服務6487戶群眾,開展巷道互助活動1000余次,惠及2000多人次。

二是實施多領域精准協調治理,依據服務對象,建立農村黨員、致富能人、退役軍人等不同群體“五事共治”制度和管理辦法20多項﹔依據工作領域,建立黨員管理、生產生活、風貌提升等10個領域“五事共治”制度40多項。如:通挽鎮通過實施農業生產“五事共治”,克服2022年春季旱情不利影響,按時完成1.75萬畝糧食種植面積灌溉,確保夏糧收成﹔實施工業生產“五事共治”,引進工業投資1.5億元,推動2家木材產品加工企業成功落戶,預計年產值達2.7億元。

三是將“單兵作戰”轉向“融合作戰”,推動部門上下聯動,形成廣泛參與“五事共治”的局面。2022年,通挽鎮共協調解決社會民生、農業生產、生態環保等方面社情民意、問題建議600余件,調處各類民間糾紛200余起,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案件50余起,群眾滿意度達95%以上。

四是健全科學考核評價機制,將“五事共治”納入黨組織書記述職考評內容,納入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和鎮村干部日常考核重要內容,作為年終考核評優定先依據。實行月匯報制度,每月初由各村點長和黨組織書記匯報上個月落實“五事共治”情況。每個季度各村將落實“五事共治”結果向群眾公開,讓群眾成為最終評判者。

主持人:下一步,武宣縣如何進一步深化“五事共治”機制?

陳前平:下一步,武宣將持續深化“五事共治”機制,堅持守正創新,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優化“五事共治”多元化治理體系,實現鄉村治理由“堵”向“順”轉變。黨建引領方面,創新實施村級黨建星級化管理、屯級黨建“三會組織+”(支部委員會、理事會、監委會)、巷道黨建、鄰裡黨建,引領農村網格化精細化管理,讓人民群眾成為社會治理的最廣參與者、最大受益者。村民自治方面,在通挽鎮11個行政村36個自然屯建立優化黨群議事規則、村規民約、睦鄰公約、紅白喜事管控辦法等規章制度,實現眾人事眾人議眾人管。農村法治方面,鞏固實施“一村一法律顧問”、掃黑除惡舉報、流動法庭調解等辦法,幫助群眾按法律程序辦事,減少群眾內部矛盾問題。農村德治方面,在行政村試點成立志願者服務、新鄉賢援助、環保(平安)媽媽、文藝宣傳等一批協會,通過社會組織協助治理農村有關事務,營造和諧氛圍。農村智治方面,實施數字鄉村,在每個行政村安裝“百姓天網”、天翼大喇叭、群眾微信群等科技平台,實現鄉村應急指揮、政策宣傳、村務公開等工作“一鍵到位”。通過構建“五事共治”多元化融合治理模式,形成黨全面領導,統一指揮,總攬全局格局。

在“五事”登記窗口,工作人員為村民解答問題。人民網 黃子婧攝

在“五事”登記窗口,工作人員為村民解答問題。人民網 黃子婧攝

二是優化“五事共治”多領域制度體系,實現鄉村治理由“散”向“治”轉變。在服務對象方面,重點優化農村黨員、致富能人、脫貧戶、退役軍人等不同群體的“五事共治”制度和管理辦法。在工作領域方面,優化社會民生、農業產業、平安建設、生態環境、安全生產等各領域“五事共治”制度,形成一套村級“五事共治”制度體系,通過協商、共治、共贏方式,推進資源整合、秩序構建和治理效能提升,實現鄉村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目標。

三是優化“五事共治”多方位參與格局,實現鄉村治理由“弱”向“活”轉變。構建“收集意見、落實力量、明確治方、聯合治理、結果反饋”多方參與的治理閉環,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參與、村民自治良性互動,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五事共治”共同體。建立“五事共治”事項登記制度,組建各領域工作專班,在各單位各村委設立群眾反映“五事”登記窗口,收集研判反饋群眾急需急盼急辦的“五事”。鄉鎮黨委政府針對問題性質和實際,從制度體系和“五治融合”機制中確定治理辦法和路徑,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在實施治理問題中,明確鎮村干部、巷道黨建組織員、志願者、黨員代表、村民代表等人員職責,發揮聯合治理作用,形成廣泛參與“五事共治”局面,做到每治理一件問題都能讓群眾滿意。

四是優化“五事共治”全覆蓋責任機制,實現鄉村治理由“他”向“我”轉變。認真貫徹落實鄉村振興“五級”書記責任制,將“五事共治”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責任評價機制。建立考評機制,將“五事共治”納入黨組織書記述職考評內容,納入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和鎮村干部日常考核重要內容,納入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黨員及先進個人等評優評先重要條件,作為年終考核評定優秀依據,對那些組織不力、問題較多的進行批評教育和嚴肅問責。通過建立科學考評機制,全面調動鄉鎮、村干部推動落實“五事共治”積極性。

相關鏈接:

廣西武宣縣:“五事共治”解群眾難題 創鄉村治理“碩果”

在廣西來賓市武宣縣通挽鎮,一件又一件群眾反映的問題得到解決。這是該鎮通過實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急難事、期盼事一體治理的“五事共治”機制,結出的鄉村治理“碩果”……【詳細】

(責編:黃子婧、葉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