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鐵山港區營盤鎮:
執黨建引領之筆 寫好鄉村振興“三張畫卷”

南國早春,土膏正潤,北海市鐵山港區營盤鎮彬畔村奏響瓜果播種“春耕曲”,一群村民正在甜瓜種植基地裡,忙得不亦樂乎。近年來,北海市鐵山港區營盤鎮積極探索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新路徑,堅持以黨建為筆、發展為墨,寫好鄉村振興“三篇文章”。
寫靚環境文章提顏值
近年來,營盤鎮的彬糖村成功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石村村背屋塘和西頭村被評為自治區綠色村屯,大王嶺村獲得“廣西文藝村”、北海文明村榮譽稱號。
這些榮譽的背后,正是鎮黨委堅持黨建引領,抓實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這曾是白東村大王嶺村的真實寫照。為改變臟亂差的環境面貌,白東村黨委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發展理念,推動基層黨建與綠色發展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整潔衛生、生態優美的人居環境。
如今,走進白東村大王嶺村,村庄綠樹成蔭、道路四通八達、房屋錯落有致,家家門前寬敞整潔,躍升為周邊游客的“網紅打卡地”。說起大王嶺村的美麗蝶變,村民們連聲稱贊:“經過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村裡干干淨淨,心裡舒舒服服。”
“我們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作為提高農民生活品質的重大工程,穩步提升村容村貌,大力改善生態環境,讓營盤成為廣大群眾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鎮黨委書記陳遠成說道。
據統計,僅2022年,營盤鎮清除村庄垃圾285噸,清理亂搭亂建及廢棄建筑等400余處,投入近1000萬元完成14條背街小巷改造提升,修復破損道路50余處,硬底化道路近10公裡。
如今,營盤鎮黨委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補齊短板、改善環境,一幅黨旗紅、鄉村美、村民樂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寫實土地文章強基礎
土地流轉和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近年來,營盤鎮把土地規模流轉作為促進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的關鍵舉措,夯實鄉村振興發展根基。
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現在土地流轉補貼高了,流轉出來了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新春伊始,白龍社區旱改水項目周邊便開始熱鬧起來了,為進一步擴大土地流轉規模、有序推動項目建設,鎮村工作組一邊到田間地頭了解群眾對土地流轉的想法和訴求,爭取群眾配合﹔一邊勘察項目水閘門改造提升情況,為項目建設夯實基礎。
白龍社區耕地面積3000畝,人均耕地十分有限,加上土地分布散、土壤貧瘠,種植收益率較低,群眾普遍“有地不願種”。
為加快土地流轉,營盤鎮堅持黨建引領,在黨員帶頭流轉、干部宣傳動員、專班打通堵點方面下功夫,推動實現了宣傳動員更大面積輻射、土地流轉更大面積覆蓋、農業發展更大規模行動的目標。
同時,白龍社區黨總支部創新構建“黨組織+合作社+產業基地+農戶”經營模式,通過引進企業,簽訂無償代耕協議,對流轉使用的土地按標准支付給村民及合作社補貼,在此基礎上,留出部分土地無償給村民自耕自種,有效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之前一直想擴大規模,但由於土地分散,很難集中流轉,這次機遇好,由村裡發包,提高了承包穩定性,更加堅定了我們投資發展的信心。”承包公司負責人說。
在白龍社區的示范帶動下,塘仔村、火祿等村已實現整村土地流轉,其余各村正在穩步推進。據統計,全鎮2022年流轉土地3752.73畝,在全市鄉鎮中排名第一。
“土地流轉不僅能夠盤活土地資源,優化產業結構,同時有效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和群眾增收致富,真正實現‘流’出效益,‘轉’出特色。”營盤鎮鄉村振興辦公室負責同志鄭日輝說道。
寫活產業文章振經濟
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根本動力,隻有在豐沃的產業土壤上,才能讓鄉村振興結出累累碩果。營盤鎮黨委把黨建工作與招商引資、產業發展等深度融合,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繪就民富連美新畫卷。
加高加固田埂,實現稻、蝦共生連作,在保証稻田生態發展、糧食穩產的情況下,增加水產品的收入,能夠有效提高稻田的經濟收益。
為加快鄉村振興項目建設速度,營盤鎮依托塘仔村水源豐富、土地連片等生態優勢,發揮支部引領作用,引進優質企業,積極探索“稻+蝦”生態種養模式。目前,塘仔村在170多畝撂荒地上投放小龍蝦苗,有效實現糧食產量和經濟收入雙贏。
這是營盤鎮狠抓農業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成效的一個真實寫照,近年來,營盤鎮堅持黨建引領,以農業農村發展為立足點,推動農業招商引資持續突破,2022年洽談項目總計11個,簽約項目9個,落地4個,總投資6500萬元。
同時,營盤鎮大力推廣“黨建+產業”融合發展模式,著力構建“黨建鏈”引領“產業鏈”“振興鏈”的新格局,持續提升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效能。
在鹽灶村大米加工廠房內,伴隨著機器轟鳴聲,粒粒飽滿的大米經過加工后,將被運到市場上銷售。
鹽灶村村民歷來靠傳統種植為生,產業規模小、效益低下,在村黨總支部和致富帶頭人黃平的帶動引領下,村裡成立了綠牧專業合作社,辦起了加工廠,帶領群眾走上了一條集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專業化發展之路。
“作為一名黨員,在鄉村振興道路上要發揮模范帶頭作用,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群眾的日子越過越有甜頭。”黃平說道。
來源:鐵山港區營盤鎮政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