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農中有景 景中有農

資源縣在農旅融合發展的大道上越走越寬闊

2022年11月10日08:17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資源縣不失時機地合理開發利用農業旅游資源,形成“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新業態,走出了一條農業農村發展與旅游產業的鏈接、推廣相結合的發展之路。

資源縣是以傳統農業為主的山區縣,農耕文化源遠流長,生態農業蓬勃興起,發展特色農業有著良好的基礎,且全縣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由於農中有景,景中有農,也為農旅融合發展具備了良好的條件和優勢。

不斷擴大傳統特色農業產業。通過推動品種更新、引導生態種植和生態養殖等方式不斷擴大傳統特色農業產業。現全縣特色水果種植面積達9.42萬面,預計總產量達9.4萬噸,年總產值達8.48億元,有7萬畝超級稻、5.8萬畝紅提、2萬畝西紅柿、1.23畝獼猴桃、2.3萬畝辣椒、0.7萬畝茶葉等。建立家禽、水產等大小特色養殖場1039個,特色養殖數量達10萬多隻(頭), 農業產業化發展生豬養殖3.1萬頭,帶動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迅速發展新型特色農業產業。以創建國家有機農產品認証示范縣為抓手,大力發展有機蔬菜種植和生態家禽養殖。現全縣已建立有機蔬菜種植基地9個,種植面積達1080畝,預計年總產量達1800噸,年總產值達3600萬元以上。全縣特色銅座村種植金銀花500,菊花200畝、白芨200畝,梅溪隨灘村邊溪茶場種植茶葉1300畝,車田鴻福生態產業園種植桃樹150畝。建立生態豬、生態雞、肉牛、肉羊等生態家禽養殖場280余個,帶動10余個村集體經濟增收百萬余元。兩水苗族鄉煙竹村、資源鎮金山村等2個有機蔬菜生產基地還順利地通過了供港蔬菜生產基地的認証。資源縣源祥生態養殖基地、梅溪鎮高山林下山羊養殖基地、資源縣枃樹循環等種養基地經驗收成為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同時,結合開展“美麗資源”鄉村建設活動,大力發展現代休閑農業。目前,全縣已建成生態農業旅游示范園14個,休閑農庄及農業觀光採摘園31個。特別是“資水丹霞”田園綜合體的成功打造給農旅融合發展創造了示范,有力地促進了資源縣生態優勢、農業優勢、文化優勢的有效整合,把農業特色產業帶入了農旅融合發展的新軌道。

強力推動鄉村旅游業,開辟農旅融合發展新路徑。資源縣“立足生態資源優勢和特色民族文化,打造了以縣城為中心、以丹霞景區(天門山、八角寨)為核心的生態休閑旅游和以五排河探險漂流為重點的競技趣味旅游的‘一軸兩翼’”旅游發展新格局。改善旅游交通條件,加大投資建成了資源旅游集散中心,五排河探險漂流景區游客接待中心,打造了縣城特色街區,建成旅游綠道和隘門界、梅溪、車田等一批旅游公廁,改造升級旅游標識標牌,建成了豪廷大酒店、丹霞商務賓館、天成大酒店、幸福挺大酒店、維也納(連鎖)、城市便捷(連鎖)等一批星級酒店,完善了部分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再次改造提升了天門山極限觀光索道、懸空玻璃觀景平台、五排河探險漂流景區等多項工程。成功引進八角寨景區提升、隆翔航空旅游、丹霞旅游小鎮等一批大型綜合休閑旅游項目。打造了寶鼎瀑布、塘洞等2家國家3A級旅游景區,大沙洲、石山底鄉村公社、神天坳農庄、怡然山庄等10余家星級農家樂先后建成。創建了資江·天門山、八角寨、資江燈谷等3家國家4A級旅游景區、豐綠生態園廣西5星級鄉村旅游區和李洞廣西4星級鄉村旅游區、八角寨和腳古沖自治區級生態旅游示范區,以及煙竹和十裡平坦等3星級汽車營地。

充分挖掘古村落、民族村寨等鄉村旅游資源,打造了兩水苗族鄉社水村全國少數民族村寨、河口坪水全國傳統村落、中峰鎮康家村、老王家屯等廣西特色生態名村。挖掘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曉錦新石器遠古文化以及老山界紅色文化、丹霞文化、河燈文化和苗瑤等少數民族文化,打造了燈福樓、博物館和塘洞村李洞紅色文化教育旅游基地,曉錦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成功推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傳統河燈歌節,強力推動了“七月半”河燈歌節文化品牌的現代傳承和發展。建成了全國最長的河燈文化長廊、世界上最長的石頭建筑雙龍運動場以及民族體育館、生態風雨橋,打造了集觀光、休閑、娛樂、購物、飲食於一體的桂北民俗風情街特色街區。開發了攀岩、滑索、山路騎行、徒步等一系列競技旅游項目,打造了青牛塘滑索、煙竹山地汽車營地、腳古沖徒步等為代表的戶外運動旅游產業。在十裡平坦高山草場上建設了花海資源,打造了高山滑雪、高山賞花、帳篷露宿體驗等特色旅游產業。

結合旅游開發的全縣有機農產品經游客肯定通過電商平台暢銷國內外。其中五排的西紅柿、百合粉、百香果、蕨粑、辣椒和小食候湘等特色美食,以及資源鎮、梅溪鎮、中峰鎮、瓜裡鄉紅提、腐竹、獼猴桃、三木藥材、羅漢果、藍莓、天麻、金菊、金銀花茶、穇子酥等等多種特色旅游農產品深受中外游客喜愛。

如今,絡繹不絕的中外游客紛紛來到資源縣體驗,與當地民眾一道共同分享資源縣農旅融合發展的成果,共同見証資源人民邁步在農旅融合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寬闊。(楊清霞 鄒紅娟)

(責編:龐冠華、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