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政協圍繞廣西跨境電商產業高質量發展協商建言
擴大小語種人才優勢 助力跨境電商產業發展

數據顯示,2021年廣西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101.5億元,增長259%。今年1—9月,全區跨境電商進出口額110.7億元,同比增長66.9%,其中,東盟方向的跨境電商佔全區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的95%以上。隨著RCEP生效實施,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建設啟動,跨境電商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在此背景下,充分發揮小語種、特別是東南亞小語種人才優勢,將進一步推動全區跨境電商產業發展。
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連續多年將促進跨境電商發展作為自治區黨委常委會年度工作要點和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事項加以推進。自治區政協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決策部署,圍繞“發揮小語種人才優勢,助力跨境電商產業發展”專題,通過區內外調研、聽取相關企業專家意見建議、召開對口協商會等形式,匯聚起推進跨境電商加速發展的強大合力,為廣西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作出新貢獻。
A 深化產教融合 夯實小語種人才儲備基礎
日前,2022中國—東盟跨境電商外語主播大賽暨第三屆Lazada東南亞跨境直播人才大賽頒獎儀式在南寧舉行。400名選手經歷兩輪激烈角逐,最終57名選手脫穎而出獲得獎項。
阿裡巴巴東南亞電商平台Lazada、廣西啟迪創新跨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活動主辦單位,將從參賽選手中發掘和孵化適應跨境電商產業發展要求的小語種人才,以人才為紐帶、直播為橋梁,搭建起本土品牌與小語種人才之間的關鍵通道。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廣西是中國—東盟經濟貿易發展的橋頭堡,在東盟各國小語種人才培養上有獨特優勢。而小語種人才特別是小語種復合型人才是構成跨境電商蓬勃發展的重要動力。
“電商行業的特點決定了對跨境電商從業人員綜合素質的高要求,需要既懂專業又掌握東南亞小語種的電商人才,來為跨境電商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支撐。”自治區政協常委、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會議接待部部長覃維炳表示,為了培養復合應用型的跨境電商人才,高校應積極主動地與跨境電商企業深度合作,根據跨境電商專業崗位群的具體要求構建相應的復合應用型課程體系,並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實踐體驗和學習,培養與未來職業相匹配的崗位能力。
“加強復合型小語種教師隊伍建設,與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團隊。”自治區政協委員、廣西巨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廖長香認為,高校可從跨境電商企業、行業中選聘具備小語種能力的高技能人員擔任兼職教師,通過與專職教師共同設計小語種人才培養方案、編撰新型教材、開展教學活動、指導學生實習實訓等方式,提高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實效。
自治區政協調研組建議在政府部門指導支持下,聯合高校以及電商企業合作建立小語種人才數據庫,向與東盟國家有貿易投資往來的企業推薦人才,引導更多面向“一帶一路”國家的企業共同培育小語種人才的跨境電商技能,吸引更多與東盟國家交往企業在廣西落地投資。
B 推動產業發展 鞏固小語種人才就業根基
廣西桂貿天下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是一家位於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南寧片區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近年來,該企業重點培育以跨境電商為主的外貿新業態,通過越南語、泰語等小語種主播,在跨境平台及海外社媒平台進行直播帶貨。
該公司總經理助理代曉雲介紹:“我們主要為中小企業提供產品進出口等系列綜合服務,推動‘桂品行天下’,同時在助力‘桂企出海’孵化服務中開展跨境電商培育,培養跨境電商人才。”
產業是吸附人才的“珊瑚礁”。通過做大做強跨境電商企業,健全延伸產業鏈條,可以留住並吸引小語種人才以及其他跨境電商專業人才,提升廣西跨境電商產業綜合水平。
“在各地打造全球跨境電子商務中心的過程中,大型跨境電子商務平台可以起到關鍵的平台支撐和產業促進作用。”自治區政協委員、廣西數字証書認証中心總經理郝璐楠建議,充分發揮國有企業、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整合上下游資源,包括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等資源要素,加快構建廣西面向東盟的跨境電商生態圈,促進地區行業發展。
自治區政協委員、廣西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所所長曹玉娟建議,挖掘區位優勢,繼續實施跨境電商生態提升工程,鼓勵跨境電商企業加速品牌建設與規模擴張,創新跨境電商全產業鏈招商機制,全力引培一批跨境電商平台、賣家、海外倉和服務商,培育一批配套完善、特色鮮明、集聚發展的跨境電商產業園區,將廣西打造成跨境電商產業高地,助推小語種人才的培育和發展。
自治區工商業聯合會建議,從面向東盟,構建新型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高度,研究謀劃廣西的跨境電商產業發展,著力以跨境電商為紐帶,促進對外貿易、跨境物流、貿易加工業以及邊境跨國產業園(一園兩國)制造業等的發展。
C 強化政策保障 優化小語種人才吸附環境
廣西啟迪創新跨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一直致力於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培養。2019年,該公司人才團隊項目“中國—東盟跨境數字商務服務中心”入選南寧市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邕江計劃”,獲得相關政策支持。3年來,啟迪公司持續大力推進小語種與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目前其海外(東盟)跨境電商國際運營中心已吸引1000多家跨境電商企業入駐,並擁有東盟小語種運營人員超1萬人。
人才是第一資源。優質的政策供給,是打造引才聚才“磁力場”的重要保障。
對此,自治區政協委員、香港廣西專業協會永遠會長鄭中正建議,不斷優化小語種人才發展生態環境,構建發展平台,制定引進辦法,建立以政府為主導,金融機構、地方協會、電商企業共同參與的扶持機制,可以吸引、聚集海歸人員和海外高層次人才落戶廣西,從事跨境電商方面的創業或服務工作。
“應加大政策扶持和政府財政投入。”在自治區政協常委、廣西台灣同胞聯誼會會長黎建康看來,應該專門制定鼓勵小語種人才參與跨境電商貿易的具體優惠政策,投入資金孵化培育跨境電商企業健康成長,將涉及有利於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各項政策和舉措優先傾斜於跨境電商企業。
自治區政協調研組建議,廣西相關部門就有關跨境電商人才政策的落地開展督辦,強化政策供給落地。創新人才管理理念,制定小語種跨境電商人才行業標准,開發小語種跨境電商職業資格証書及考核標准,謀劃編制跨境電商人才分類分層標准和緊缺人才的認定辦法。推進小語種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眾創空間等跨境電商孵化載體建設,並引導撬動金融行業、社會資源的資金投入打造優異的跨境電商生態圈,提升小語種人才吸引力。(記者周珂 通訊員潘柯君 實習生武光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