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踔厲奮發勇擔當 向海圖強譜新篇

玉林市迄今引進的投資額最大的70萬噸鋰電新能源材料一體化產業基地正加快推進建設
柳鋼中金廠區
華創銅箔是廣西首條實現批量生產的銅箔生產線,填補了我區銅箔產業空白。圖為該公司生產車間
建設中的博白縣城南產業園
博白芒編
博白縣亞山鎮萬林木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客家方形圍屋建筑—博白縣王力書院
博白縣中學書香校區
博白客家公園美麗夜景
博白縣三灘鎮青柚長勢喜人
博白縣鳳山鎮獅頭鵝
博白縣東平鎮火龍果基地
魅力博白,活力白州
十載砥礪,十載筑夢。
博白靠近粵港澳大灣區,毗鄰北部灣經濟區,地處粵桂兩省三市(玉林市、北海市、湛江市)交界,是玉林市融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主通道,在自治區實施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和玉林市建成產業強、樞紐強、生態強、法治強、鄉村振興示范區、政治生態示范區、城市美的“四強兩區一美”兩灣先行試驗區中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發展優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博白縣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資源優勢,一張藍圖繪到底,砥礪前行,攻堅克難,全力推進“東靠南下、向海發展”戰略,奮力譜寫博白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在“兩灣”聯動的交匯點,向海遠航、破浪前行。
向海圖強 臨港工業風生水起
金秋十月,位於博白縣龍潭鎮的玉林龍潭產業園白平片區建設如火如荼。今年上半年,園區70萬噸鋰電新能源材料一體化產業基地華創銅箔一期、二期及三元正極材料項目先后竣工投產,其他6個子項目也將於年底前竣工投產,一個世界級鋰電材料制造基地初露崢嶸。
這是博白主動融入玉林市兩灣先行試驗區建設,奮力向海圖強的一個生動實踐。作為玉林向海發展“橋頭堡”和主陣地,博白依托鐵山港東岸碼頭,舉全縣之力建設玉林龍潭產業園,大力發展臨港大工業,全縣對外交流合作的基礎條件和區位優勢日趨凸顯,揚帆向海正當時。
當好向海發展“排頭兵”。近年來,博白堅持政策為大、項目為王、環境為本、創新為要,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的要求,精准招商,打造特色優勢產業,培植“工業樹”、繁茂“產業林”,堅定不移走工業高質量發展之路,主動融入“兩灣”產業融合聯動發展。
隨著浙江華友、柳鋼集團、寧波銀億集團等一批鏈主企業入駐,博白已基本構建起“3+3+3”鏈式現代產業體系(即3個千億元產業鏈、3個百億元產業鏈、3個特色產業)。其中,3個千億元產業鏈為正威銅基新材料精深加工產業鏈、柳鋼中金不鏽鋼精深加工產業鏈、華友鋰電新能源一體化產業鏈,3個百億元產業鏈為服裝產業產業鏈、健康食品產業產業鏈、林產品板材家具產業產業鏈,3個特色產業為芒竹編特色產業、博白客家美食產業、水暖衛浴和五金家電產業。
謀項目就是謀發展。博白縣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大力推進廣西博白新生態紡織產業園項目、博白縣林產家具(含竹木草制品)特色產業園項目、年產15萬噸高鎳型動力電池用三元正極項目、鋰電新能源材料一體化智能制造基地項目(一期)產2萬噸高精度電子銅箔項目等重大工業項目建設﹔柳鋼中金500萬噸鎳鐵冶煉項目及桂牛水牛年產10萬噸牛乳制品智能加工項目(一期)已建成並正式投產。
向海圖強產業興。博白地區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199.14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340.30億元,首次突破300億元大關﹔全縣人均GDP從2012年的14682元增加到2021年24421元,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
真抓實干 激活全域“一池春水”
博白是傳統農業大縣,人口達193.22萬,僅脫貧人口就超16.6萬。如何加快把獨特區位優勢轉化為開放發展優勢,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新作為,從而激活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池春水”?
打造立體交通體系,提升向海發展的承載力。堅持把完善基礎設施作為向海發展的重要支撐,大力推進連接粵港澳大灣區和北部灣經濟區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推進一批重大交通項目加快建設,博白火車站旅客列車正式通車、高鐵無軌開通運營,實施建設高速公路項目4個、地方公路建設項目360個、農村公路橋梁項目52個,是玉林市公路項目最多、投資最大的縣,玉鐵高速、玉鐵鐵路建成通車,博白便捷高效、內聯外通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日益完善。
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增強向海發展的“后勁”。深化“放管服”改革,實現“最多跑一次”事項共121項,實現限時辦結事項502項。開展優化行政權力運行流程編制工作,全縣各部門辦事整體提速40%以上。積極開展“減証便民”專項行動,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全縣28個鎮及縣直各部門均成立了政務公開工作機構。全面推開“多証合一”“証照分離”改革。對重點企業、項目提供直通車服務,實行項目建設專員制度,讓落戶博白的企業項目順利發展。
狠抓產業集聚發展,搭上向海發展的“快班車”。大力發展新材料、再生資源環保、臨港產業,一批批重大項目落地建成。全力服務玉林龍潭產業園建設,聚力將玉林龍潭產業園打造成千億元產業園,同時布局建設城南產業園、文地產業園、健康食品產業園及玉林臨港經濟區博白片區等園區平台。在博白循環經濟產業園重點發展服裝加工、林產加工、食品加工、機械制造、物流等產業。同時,在博白縣城建設健康食品產業園,逐步形成30億元以上健康食品產業集群。
積極落實惠農政策,夯實向海發展的基礎。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糧食生產實現連年增產增收,年均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0萬畝以上,糧食產量年均穩定在42萬噸以上,獲得中央下達廣西產糧大縣獎勵資金。水產畜牧業年均產值60.26億元,連續15年獲得國家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現代農業發展不斷壯大,“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全縣建成特色產業基地7.1萬畝,建成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66個。“一起同甘”示范園獲評為第三批國家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三樺公司被認定為廣西供港農產品示范基地。菱角鎮石柳村獲第八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認定。品牌效應愈加明顯,博白桂圓肉、博白空心菜、博白那林魚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博白桂圓”被評為“2021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市場競爭力品牌”。
共建共享 凝聚前行磅礡力量
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
十年來,博白始終堅持人民至上,致力辦實事、解難題、促和諧,不斷加大財政對民生領域的投入,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努力實現發展成果共建共享,脫貧任務高效完成,民生福祉日益增進,全縣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脫貧攻堅圓滿收官。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精准落實各項幫扶措施,構建“1+N”工作管理體系,凝心聚力、盡銳出戰,全力攻克貧困堡壘,解決了39萬農戶的住房安全、18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13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18897元增加到2021年的34095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7127元增加到2021年的18757元。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012年的2.7縮小到2021年的1.8。就業創業經驗做法獲國家人社部肯定,並連續3年獲自治區人民政府通報表揚。
教育事業取得突破性進展。新(擴)建學校438所,新增學位7.55萬個,新增床位1.39萬個。博白縣中學書香校區、博白鎮第八小學等一批中小學校建成招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高質量通過國家評估認定,高中階段普及工作通過自治區驗收。博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成功遷建並通過自治區“十四五”中等職業學校四星級認定,博白鎮第五小學被評為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博白鎮第二幼兒園順利通過自治區示范幼兒園評估驗收。
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迅速。博白縣所有行政村實現村村有衛生室目標,醫共體建設覆蓋率100%,成為全國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試點縣。博白縣人民醫院成功創建國家三級綜合醫院,並成為廣西助理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廣西醫科大學玉林校區教學醫院。
文體事業繁榮發展。文化惠民工程持續推進,桂南採茶戲大放異彩,博白雜技成功入列廣西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聯合北京大學成功舉辦紀念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系列活動,客家文化影響力日益增強。體育、養老等服務供給日益豐富。
城市品質提檔升級。全縣上下大力推進城市建設,提升城市品質。城區重點城建項目扎實推進,東風路、王力大道等道路建成通車,江濱公園、客家文化廣場、玉林市首個單建式錦繡東路地下人防工程(首條地下商業街)等一批市政基礎設施項目投入使用。城東新區開發有序推進。隆重舉辦博白建縣1400周年紀念暨城市形象品牌發布活動,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形象不斷提升。城鎮化率從2012年的33.35%增加到2021年的43.84%。
團結奮進 社會治理全面提升
十年來,博白致力抓創新、促團結,深入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局面,社會治理顯著增強。
建設生態如詩博白。全縣上下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持之以恆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縣城區環境空氣質量指數優良率逐年提升。全域消除黑臭水體,工業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生活污水處理卓見成效,水環境實現歷史性、根本性、整體性好轉。南流江水質得到明顯改善,南流江治理獲中央環保督察辦通報表揚。九洲江水質連續6年均值穩定達Ⅲ類水質,九洲江治理成為全國跨省區中小流域水環境治理典范。固體廢物實現全區域全過程管理,全國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全面完成。森林覆蓋率遙感監測數據逐年提升,位居全區前列,森林覆蓋率從2012年的63.33%提高到2021年的67.16%。
風險防控取得新成效。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全縣沒有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食品藥品安全事件。抗擊台風“山竹”等自然災害取得全面勝利,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扎實有效。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深入實施,全面落實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度,全縣無較大和重特大安全責任事故發生,維護了社會大局穩定。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縱深開展,社會治安持續穩定,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明顯提升。連續五年被評為廣西平安縣。妥善防范化解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守住了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潮起海天闊,揚帆正當時。博白縣將深入實施“33362工程”(即“圍繞三大定位,實現三大目標,做好三篇大文章,打贏六大攻堅戰,實施兩大保障工程”的發展戰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博白新篇章。
數說博白
“3+3+3”鏈式現代產業體系
3個千億元產業鏈:正威銅基新材料精深加工產業鏈、柳鋼中金不鏽鋼精深加工產業鏈、華友鋰電新能源一體化產業鏈。
3個百億元產業鏈:服裝產業產業鏈、健康食品產業產業鏈、林產品板材家具產業產業鏈。
3個特色產業:芒竹編特色產業、博白客家美食產業、水暖衛浴和五金家電產業。
地區生產總值
從2012年的199.14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340.30億元,首次突破300億元大關﹔全縣人均GDP從2012年的14682元增加到2021年24421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18897元增加到2021年的34095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7127元增加到2021年的18757元。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012年的2.7縮小到2021年的1.8。
城鎮化率
從2012年的33.35%增加到2021年的43.84%。
固定資產投資
2012—2021年,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9%。
規上工業增加值
2012—2021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8%。
工業投資
2012—2021年,工業投資年均增長20.6%。
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從2012年的65.89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94.69億元。
(圖片由博白縣委宣傳部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