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縣:“紅色小蜜蜂+紅領巾講解員”促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興業有很多紅色故事和革命英雄,講好紅色故事,擦亮紅色名片,是作為一名興業年輕黨員干部的責任和使命。”近日,興業縣“紅色小蜜蜂”倪德貴動情地說。今年以來,興業縣在實施“三苗工程”的基礎上,以“紅色小蜜蜂+紅領巾講解員”為載體,“大手拉小手”賡續紅色基因,推進黨員教育與青少年教育深度融合。
聚焦頂層設計,夯實保障基礎。該縣堅持將紅色教育作為年輕黨員干部和青少年鑄魂補鈣的重要舉措,出台《年輕干部“紅苗鑄魂、墩苗蓄力、壯苗成才”工程八項措施》,挂牌成立“三苗工程”辦公室,從制度上加強對年輕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的頂層設計和組織領導。強化陣地建設,利用現有的21個紅色資源,投入1.8億元建設桂東南抗日武裝起義司令部舊址(城隍鎮震聲樓)、龐大恩烈士故居、興業縣家風館等一批紅色教育基地,為進一步開展 “紅色小蜜蜂+紅領巾講解員”活動提供基礎保障。
聚焦創新載體,精心組織策劃。選派新任公務員(選調生)到興業縣紅色教育基地擔任“紅色小蜜蜂”志願講解員,選拔在本地學校學習成績優異、語言表達出色、對紅色故事感興趣的學生作為“紅領巾講解員”。由鎮黨政班子成員、村黨組織書記、革命先輩后人和紅色講解員等六類人員作為“紅色小蜜蜂”固定導師,通過課堂教學、史料分析、實地指導、互動交流等方式對“紅色小蜜蜂”進行培訓。建立“大手拉小手”“1+3”幫帶模式,即1名“紅色小蜜蜂”幫帶指導3名“紅領巾講解員”,通過開展“紅色小蜜蜂”進校園活動,每月到學校為中小學生開展至少1小時的紅色歷史講解培訓。“紅色小蜜蜂”上崗后全脫產駐點學習、講解一個月,吃住學在鎮在村﹔“紅領巾講解員”就近選派,利用節假日和業余時間開展“紅領巾義講”活動,為黨員群眾講解興業的革命史和紅色事跡。“紅色小蜜蜂+紅領巾講解員”活動開展以來,已培養“紅色小蜜蜂”兩期9批共54人,培養“紅領巾講解員”32批380人﹔已為1800多個機關單位學校、社會團體15萬多黨員群眾教師學生進行義務講解。
聚焦傳承延續,強化結果運用。縣委組織部和學校每年都固定選派“紅色小蜜蜂”“紅領巾講解員”,量身定制“一周交接指南”,新老“紅色小蜜蜂”“紅領巾講解員”在一周內進行講解示范、歷史解析、語言技巧等交接指導,確保“紅色小蜜蜂”和“紅領巾講解員”源源不斷地得到鍛煉成長。突出正向激勵,開展“三苗成長之星”“優秀紅領巾”評比活動,每年對工作出色、擔當作為的“紅色小蜜蜂”授予“三苗成長之星” 榮譽稱號,對講解出色的“紅領巾講解員”授予“優秀紅領巾”榮譽稱號,並將其納入后備干部庫、優秀學生“一人一檔”資料庫專項重點培養管理。融入“黨課開講啦”“打卡紅色教育基地”“紅色傳奇進校園”等活動,通過“校園紅領巾廣播站”“興業先鋒”微信公眾號,組織“紅色小蜜蜂”和“紅領巾講解員”在線上講好興業紅色故事,擴大黨員教育、紅色教育的覆蓋面。目前,已評選出優秀“紅色小蜜蜂”6人、優秀“紅領巾講解員”76人,覆蓋全縣190多所中小學校,教育影響黨員干部群眾、教師學生30多萬人。(黎俊良、覃李坤、黎萬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