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陽:金黃稻浪 鋪就豐收畫卷
2022年08月22日09:38 |

![]() |
村民們忙碌著稻谷打包。 |
金秋時節忙豐收,灌陽水稻已經陸續進入收獲的季節。金燦燦的稻田成片鋪開,形成一幅美妙的豐收畫卷。連日來,廣西灌陽縣水稻種植戶利用天氣晴好時機,忙於水稻收割,田間地頭到處是一派繁忙的勞動場景。
金黃的稻谷顆粒飽滿,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腰,稻米的清香迎面扑來,處處飄散著豐收的味道。
在灌陽縣黃關鎮聯德村神農稻博園,連片的超級稻一片金黃,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風下低垂著頭,水稻收割機在稻田裡來回穿梭,歡騰地“吞吐”著金燦燦的稻穗,收割機切割、脫粒、粉碎等工序一氣呵成,不一會兒,稻田就隻留下一排排整齊的水稻秸稈,農戶們則將金黃色的稻谷打包拉回家中晾晒。
近年來,灌陽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產。堅持“錢糧並舉、效益優先”的原則,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社會發展”的目標,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以袁隆平院士超級稻永久科研試驗站、神農稻博園超級稻核心示范區為依托,積極打造黃關鎮水稻產業強鎮項目。並嚴格落實穩定糧食生產各項獎補政策,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積極推進“稻+稻+肥”“稻+魚”“稻+菜”“稻+甲魚”“ 稻+鴨”等高效生態種養模式,提高種糧效益。
灌陽連續12年作為袁隆平院士超級稻高產攻關基地,通過持續深化與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合作,聘請該中心副主任、研究員袁定陽博士為灌陽縣科研顧問,充分發揮袁隆平超級稻永久科研試驗站科技支撐作用,推進糧食持續穩定增產。並大力開展耕地“非糧化”整治,全面推動“退果還糧”以及撂荒地治理工作,完成“退果還糧”6200多畝,撂荒地治理1078畝,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確保糧食安全。(羅融檢、汪家榮)
來源:灌陽縣委宣傳部
![]() |
豐收的喜悅。 |
![]() |
金燦燦的稻田成片鋪開,形成一幅美妙的豐收畫卷。 |
![]() |
農業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在田間測量產量。 |
![]() |
水稻收割機在稻田裡來回穿梭。 |
(責編:許藎文、葉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