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市縣

堅持保護挺在前 千年靈渠換新顏

——桂林興安縣多措並舉持續抓好靈渠保護

2022年06月13日15:56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作為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廣西興安縣的靈渠現已有2200余年的歷史。興安縣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為主、傳承文化。特別是近年來,當地以靈渠申遺為重點,實施靈渠保護修繕、旅游復航、文化展示等九大工程,並以今年1月1日起施行《桂林市靈渠保護條例》為契機,全面推進靈渠保護提升系列工作。

靈渠生態環境日趨變好。王國楚攝

生態優先提升景觀環境

今年3月,覆蓋靈渠南、北渠部分河段、累計長約6.5千米的靈渠清淤工程如期竣工。此次清淤是今年《桂林市靈渠保護條例》實施后的一重要舉措,對靈渠上游乃至靈渠水系的“水環境”有積極影響。“我們經過向上級申請、專家現場評定、細化方案舉措等程序,實施清淤工程,進一步加強靈渠的環境保護。”靈渠清淤工程有關負責人說。

清淤工程僅是當地做好靈渠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該縣堅定不移走生態立縣、綠色發展之路。在靈渠生態環境保護中,嚴格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等要求,依托“一辦八組”工作機制,以大氣、水、固廢污染綜合防治為抓手,統籌環保、水利、文旅、住建、國土等部門力量,堅持管住岸上、盯好水裡,大力推進靈渠環境綜合整治。定期對靈渠水體水質進行監測,全面推進遺產區綠化和防止水土流失,嚴控遺產核心區和緩沖區的項目建設,並不定期開展違法建筑、挖採等綜合治理及專家提出的其他整治工程,實現了靈渠渠暢、水清、岸綠、景美目標。

據悉,在各級各部門的努力下,靈渠地表水環境質量優於《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Ⅲ級標准,空氣質量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准》(GB3095-2012)二級標准以上。

加強文物保護和修繕

近期,興安縣邀請文保專家、橋梁專家到三裡橋進行現場勘測,並對橋局部坍塌處予以修繕保護。

三裡橋橫跨靈渠,距今有500余年。近期橋面出現局部坍塌現象,存在安全隱患。在專家的指導下,有關部門及時修補橋面塌陷處,恢復文物原貌。下一步,當地將對靈渠文物開展集中勘測、並持續做好文物修繕保護工作。

近年來,當地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充分發揮消防、文化執法部門及鄉鎮業余文保員等力量,建立文物保護考核、督查、整改、聯動機制,對靈渠周邊已公布的各級保護單位共16處遺址遺存實行“點對點”保護。此外,注重館藏文物保護,不定期開展消防演練、培訓等活動﹔加強宣傳教育,提升全社會文物保護意識,推進保護工作常態化,讓“文物安全第一觀念”落到實處、深入人心。

“我們將‘文物安全責任公告公示牌’落戶到每一個已公布的文物點,不斷加大靈渠保護力度,切實把文物保護好、把文化傳承好。”靈渠博物院唐莉靜說。

深挖底蘊活態傳承文化

近期,靈渠文化沙龍——靈渠新說活動在靈渠博物院二樓多功能報告廳舉行。中國水利史研究會委員、靈渠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劉建新圍繞靈渠修建背景、工程、歷史作用等內容,為現場人員帶來一場精彩的靈渠歷史文化盛宴。

“這個活動,我們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靈渠故事,就是為了將靈渠歷史文化講解好、普及好、傳承好。”劉建新說。

靈渠,溝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聯接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構成了遍布華東華南的水運網。自秦以來,對鞏固國家統一,加強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民族往來、農業灌溉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作用。2006年、2012年靈渠均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自去年興安縣委、政府調整靈渠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領導小組以來,當地圍繞靈渠水利、軍事、交通、民族融合等6個方面,開展靈渠價值課題研究,現已出初步成果。(張勇)

(責編:沈泉池、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