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三江:防汛一線顯擔當

“雨天不趕路,漲水不下河。”5月11日,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老堡鄉漾口村,該村黨支部書記郭立新帶領一群身穿“紅馬甲”的黨員先鋒隊在“三江口”渡口開展防洪防汛宣傳工作時如是說。
連日來,三江侗族自治縣密切跟蹤降雨情況,組織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深入抗洪一線,會商研判防范措施,聚力防范強降水可能引發的洪澇、滑坡等次生災害,做好應急搶險准備,力爭最大程度減輕強降雨帶來的影響,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讓黨旗在防汛一線高高飄揚。
5月9日19時,該縣啟動洪澇災害三級應急響應,成立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縣委副書記、縣長為副組長的防汛抗災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時間組織召開防汛安全工作會議,分析研判當前防汛抗災形勢,安排部署防汛搶險工作。採取“縣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村干部包屯、駐村工作隊包片、網格員包戶”的防汛抗災體系,加強對公安、應急、自然資源和規劃、水利、農業、電力等部門統籌協調。部門間聯動防汛,密切配合,嚴格落實“24小時監測制”,堅持執行24小時專人值班和領導在崗帶班工作制度,切實做好監測預警等工作,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防洪防汛工作格局。縣四家領導班子密切跟蹤降雨情況,深入水庫、河道堤防、工礦企業、中小河流、山洪地質災害點、旅游景區、危舊房屋和城市易澇點開展“地毯式”巡查,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區域加強督促檢查,核實災情情況。
“汛情就是命令,災情就是責任。”該縣把防汛搶險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主陣地,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先鋒帶頭作用,組織廣大黨員積極投身防汛一線。通過成立57個“防汛臨時黨小組”,設立31個“應急防汛先鋒崗”,組織126名黨員干部負責在各河段渡口站崗、護送群眾過渡﹔成立5支“橙色電力搶修突擊隊”、3支“藍色通信飛虎隊”、2支“黃色道路交通保障隊”,隨時做好線路疏通准備。以開展“插旗行動·春耕一線黨旗飄”專項行動為契機,引領1600余名黨員成立179支“清理道路塌方突擊隊”,全面開展抗洪搶險工作,共幫助清理道路塌方192處﹔成立189支“春耕插秧團”,幫助缺少勞力的群眾搶抓時間插秧521畝。5月10日,強降雨造成高基瑤族鄉弓江村道路塌方,交通中斷,“弓江黨員先鋒隊”接到任務后,立即組織黨員群眾清理道路塌方,及時排除道路安全隱患,切實保障村民出行安全。
該縣結合實際,建立暢通、有效的預警信息發布與傳播渠道。組織“鄉土人才”、黨員“歌師”將防汛搶險救災知識整理成“三句半”、侗族耶歌、侗族琵琶歌等歌詞,自編自導自演成音頻視頻,線上借用新媒體平台滾動發布,並利用移動通訊發送預警信息到每一位群眾手機。線下組成170支由鄉(鎮)包村干部+村“兩委”+駐村工作隊的“防汛宣傳服務隊”,以走寨形式手持“小喇叭”走村串巷全覆蓋宣傳,特別加大對學校、醫院、養老院等特殊場所的宣傳力度,不斷擴大預警信息覆蓋面。5月11日,梅林鄉組織黨員、村“兩委”、駐村工作隊成立防汛黨員突擊隊到渡口碼頭巡查河水漲落情況,並懸挂各類防汛宣傳橫幅、宣傳牌,把防汛安全知識宣傳到位,營造全民防汛良好氛圍。截至目前,全縣共通過微信、電視等媒體平台滾動發布信息達10余萬次,組織線下開展宣傳工作達3590余人次。(莫珍世、吳英媚)
來源:三江縣委組織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