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水穩路面敷上新“面膜”

一張薄如蟬翼的“塑料膜”,竟能為高速路面持久“保濕”?近日,走進大新至憑祥高速公路廣西大憑高速5標路面水穩層施工現場,熾熱的陽光下,剛施工完成的水泥穩定碎石面層全都敷上了一層透明“面膜”。
“龍州縣地區夏季高溫持續時間長,最高溫可達40攝氏度以上,路面水分蒸發很快。”中交一公局四公司大憑5標項目技術負責人趙興華介紹,崇左市龍州縣地處南疆邊陲,屬於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日照時間長、高溫持續久,路面水穩養護用水量較大。但項目沿線分布有多個水源保護區,取用水難度大,環水保標准高,多重不利因素給路面施工提出了不小挑戰。
如果按照傳統土工布覆蓋+洒水的方法,就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用水。土工布吸水性強,但並不具備保水性能,一天之內反復洒水至少6遍,費時費力。並且人工洒水質量受天氣和主觀因素影響,養護效果難以得到保障,一旦有局部覆蓋不到位,水泥穩定碎石的強度就會大大縮減。
有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法,隻洒一次水就能持久保濕呢?帶著這個疑問,技術團隊經過大量查閱資料,並進行實地對比實驗后,最終將目光鎖定在了一種新型材料高分子——混凝土節水保濕養護膜。這種薄膜由高分子晶體構成,外觀看似一層普通的塑料薄膜,卻“內有乾坤”。薄膜中的高分子材料可吸收相當於自重200倍的水分,遇水膨脹后,會變成透明的“果凍狀”晶體,以固態形式將水儲存,再通過毛細作用持續向混凝土滲透水分。同時,薄膜還能不斷吸收混凝土在水化熱過程產生的蒸發水,在混凝土與薄膜間形成一個固態的“微型水庫”,使路面表面保持長時間的濕潤狀態。
經過初期小范圍試驗后,項目在后續水穩路面養護中開始推行這項新材料,實際效果也非常理想。“現在,我們的路面每7天敷一次面膜,就能達到保濕效果,每公裡用水量比原來減少了420立方米,人工和材料成本也更低。”趙興華說,“新面膜”應用以來,水穩路面的施工效率大大提升,路面早期強度也顯著提升。攻克了養護難題后,路面施工得以高效推進,建設者們正用智慧創新和綠色理念持續推進這條西南邊境的美麗“邊關路”。(楊杰、柏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