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南寧:創新舉措筑牢防貧壩 踔厲續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2022年04月28日15:26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2022年,南寧市鄉村振興局按照黨中央、自治區黨委以及市委的決策部署,通過“四個創新”舉措賡續發力﹔在中央一號文件實干抓振興的號角聲中,篤行不怠,踔厲續寫南寧鄉村振興新篇章。

創新舉措筑牢防貧壩,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早在2021年3月30日,南寧市就創新制定了《南寧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建立健全防止返貧致貧工作機制實施方案》。方案從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優化財政保障政策、建立監測管理和幫扶制度、強化產業扶持、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等五個方面出台14條硬核舉措,為全市相關部門提供了工作遵循。

說起這個方案,南寧市副市長、鄉村振興局局長劉宗曉連說出四個“早”:“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南寧市是全國脫貧人口最多的首府城市,貧困人口的致貧原因千差萬別,雖然當時還沒有同類指導性文件、其他城市也沒有可借鑒的做法,但我們必須根據實際情況早謀劃、早預防、早籌備、早行動。”

但真正落實“四早”就要有一雙“未卜先知”的眼睛。2020年底,在全國防返貧監測信息系統中,南寧市未消除風險的監測對象尚有5069戶18041人,分布在南寧市12個縣區,監測起來困難不少。

為此,南寧市提出要開發一個將防返貧監測的數字化智能平台的構想,將原來的被動監測上升至事前預防。說起防返貧監測的小程序開發過程,南寧市鄉村振興局副局長曾祥彩回憶:“時間緊迫,同事們經常忙得兩頭不見日頭,住在辦公室也是常有的事。”

功夫不負有心人,2021年初,南寧市開發出返貧監測信息小程序。小程序以自治區防返貧監測數據為基礎,聯合南寧市大數據發展局,組織教育、民政、住建等19個相關行業部門,通過數據分析和比對,對於農戶生產生活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做到“一鍵”查詢。

據介紹,2021年,南寧市通過小程序篩查有返貧風險並及時幫扶的共47825人。2022年,返貧監測信息小程序將繼續發揮效能,通過“一比二核三解決”的嚴格工作程序筑牢防貧壩。

“要設立一個‘專項基金’,動員社會力量也能精准參與到返貧風險群眾的救助工作中。”在脫貧攻堅收尾階段,南寧市委、市政府的相關領導在調研中幾經研討后,創新性提出設立“防返貧基金”的構想。

“防返貧基金”是由南寧市鄉村振興和防止返貧致貧指揮部依托“中華慈善日”等時間節點,動員全市機關事業單位、愛心企業、社會組織以及廣大市民所募捐社會資金,對因病、因學、因災、因意外事故有返貧致貧風險的四類人群實施精准救助。該基金由南寧市慈善總會統一接收和專戶存儲、發放。

2020年末成立至今,南寧市慈善總會已經在“防返貧基金”池中,為876名符合條件的群眾發放603.85萬元救助資金。2022年,南寧市鄉村振興局還將多渠道籌措“防返貧基金”,對符合條件的對象給予精准救助。

以點帶面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全產業鏈賦能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

既要救群眾於水火,更要為群眾謀福祉。根據各縣區對421個脫貧村的精准摸排結果,經充分研討和論証后,2021年8月,南寧市創新確定了25個市級重點幫扶鄉鎮、129個重點幫扶村。希望通過政策傾斜、資金傾斜、企業幫扶等方式,變短板為樣板,進而帶動全市的鄉村振興工作。2021年,南寧市已落實2.54億銜接資金切塊下達到重點幫扶地區。

馬山縣林圩鎮新華村是129個重點幫扶村之一,針對該村人均耕地不足0.5畝的實際,2018年以來,幫扶工作隊始終把特色產業發展作為群眾增收的突破口,支持和幫助該村發展沃柑、芭蕉以及蛋雞、肉豬等種養殖產業,有了產業的支撐,新華村迸發出新活力。根據重點幫扶計劃, 2021年底,南寧市對該村的勝翔肉豬養殖合作社投入106萬元扶持資金 ,助推該村肉豬產業發展壯大。

“做夢沒想到,我還能帶領鄉親們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該合作社的發起人、2016年才脫貧的村民陳仁利介紹,隨著合作社不斷壯大,除帶動本屯及周邊兩個屯67人靠務工增收致富外,也利用糞肥資源帶動該村冬瓜、油茶、沃柑等400余畝農作物種植。2022年,合作社計劃養殖4000頭肉豬,叫響新華村肉豬品牌。

該村第一書記呂相華介紹,2021年,新華村僅肉豬養殖一項,年產值就高達1000多萬元。“在不久的將來,產業鏈相對完善、盈利模式先進的現代化肉牛養殖基地將落地新華村,帶動新華村產業融合發展。”

據了解,2022年至2025年,南寧市將按每個重點鄉鎮不低於500萬元、每個重點村不低於100萬元的標准下達幫扶資金,確保到2025年建成一批鄉村振興示范村鎮,以點帶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提質。同時,針對中央一號文件要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要求,南寧市決定推動鄉村振興“6+6”全產業鏈發展,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同時,進一步發展壯大脫貧地區特色優勢產業。2022年,南寧市將至少支持10個重點鄉鎮、40個重點村發展鄉村振興“6+6”全產業鏈項目。

挖掘生態潛力 “山水生金”讓良好生態環境成鄉村振興有力支點

要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美麗形象的發力點。

位於南寧市上林縣大明山東麓半山腰的下水源庄,因空氣清新風景秀麗前來旅游觀光的人絡繹不絕。村民順勢而為,將自家依山而建的房屋打造成民宿。

“客人來我們這裡,就喜歡在大樟瀑布、一線天瀑布游玩,再吃點農家小菜,享受悠閑的鄉村生活。”上林縣大豐鎮東春村下水源片區黨支部書記莫明文是當地最早辦民宿的五人之一。20多年來,莫明文不僅通過民宿改變了貧窮的生活,也帶動鄉親們實現共同富裕。

據莫明文回憶,20多年前,好客的村民們只是想讓前來觀光的客人住得舒服一些,就整理出幾個房間,每個房間收五六十塊錢。“沒成想,當時的一點善心演變成了現在民宿產業,成就了我們全庄的人。我們村的竹筍、土雞等土特產供不應求。”莫明文說。

目前該庄91戶村民有32家做起民宿生意,床位數約800張,年收入1000萬元以上。而上林縣,正在沿著清水河一帶,打造成集文化、餐飲、休閑、體驗於一體的民宿集群,目前,已發展民宿132家。而馬山縣則依托奇絕的山秀美的水,打造出攀岩特色體育小鎮等“體育+”融合發展的振興發展模式, 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前來體驗、旅游,形成較強的品牌效應。

近年來,南寧市把生態優勢轉變發展優勢,在大力發展旅游業的同時,將民宿、農家樂等產業轉化成實現鄉村振興的有力支點,不僅盤活了鄉村閑散勞動力,同時也產生出強大的磁石效應激發出更多年輕人返鄉創業的熱情。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南寧市鄉村振興局副局長王洪波說,南寧市將要統籌好產業發展、生活富裕與生態良好之間的共融關系,讓更多的“金山銀山”釋放生態紅利。同時,緊盯易地搬遷群眾的后續扶持,挖掘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和社會力量幫扶等“三類幫扶”潛力,勇擔重任、勇毅前行,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穆德爽)

(責編:李敏軍、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