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州富川:朝東“非遺+”時尚出圈

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通過傳統與現代融合、傳承和創新並舉,打通了非遺與當下生產生活的關系。如今,非遺文化頻頻亮相,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也滿足日益增長的旅游消費的個性化、定制化,為非遺保護與傳承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時代風尚。
非遺+基地,實現鄉鎮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零的突破。積極打造秀水石余古街展示館用於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基地,隨著非遺展示廳、非遺傳習體驗中心的完善,非遺傳承人、瑤繡織錦等入駐基地。2021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的順利落成並開放,成為朝東非遺展示傳播和對外文化形象宣傳的示范窗口,標志著朝東的非遺保護傳承工作取得實質性突破。
非遺+團隊,重點扶持培育民間團體。結合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演出服務,在轄區內遴選一支以具備專業演出資質的演出團體予以重點扶持,民間團體側重本土非遺歌堂歌的普及和推廣,重點組織開展歌堂歌進景區、進學校、進機關、進村社活動。非遺傳承人在進行非遺項目傳承的同時增加了經濟收入。2021年“非遺小劇場”已演出30余場,受惠群眾達到1000人次。
非遺+旅游,新模式打造新品牌。轄區從一般的文化演出逐步向具有瑤鄉特色的非遺項目傳承保護上轉變,《邀伴兒》《哭嫁》《耍春牛》、瑤繡織錦展示等非遺項目集中展現了朝東瑤族特色風情,搭建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交流平台,有力推動了文化、旅游資源共建共享、融合發展。此外,廣西富川民族藝術文化產業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成功落地朝東,各大院校師生入住寫生,相關業態發展良好,年均到鎮旅游人數超60萬人次。
非遺+研學,打造傳承新課堂。朝東鎮將非遺展示館宣傳講解工作與全鎮教育人才培養相結合,學校相關人員可借助展示館平台接觸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為后續的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積蓄了后備人才。非遺傳承人、縣文化館不定期到校為孩子們講解非遺知識,通過課堂上的展示、交流、互動、傳播,揭開非遺傳統文化的神秘“面紗”,促進了非遺的活態傳承。目前,非遺傳承課程在油沐中心校全面鋪開,成功組建一支“小邀伴兒”隊伍。
非遺+直播,打開傳承新思路。非遺表演展示採用網絡直播的方式,讓非遺與網絡直播“聯姻”,憑借強大的互動性和靈活多樣的表現形式,這種非遺展演模式廣受好評,讓非遺在年輕一代的關注下煥發了新生。(趙馨)
(責編:劉佳、葉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