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民族文化 促進產教融合
——廣西藝術學院設計教育助力地方建設小記
廣西藝術學院設計學學科於 2000 年成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碩士學位授權點,2011 年獲設計學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2013 年獲批為省級博士點立項建設點,是廣西最具特色和優勢的設計學一級學科。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得了 B 級。該學科充分發揮廣西與東盟國家的獨特地緣優勢,積極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形成了體系完備、層次豐富的基於西南民族藝術的藝術設計科研團隊,注重科研與創作成果產出和轉化,形成了“藝術—技術—學術”的學科特色。
廣西藝術學院設計學按照“黨建+思政+藝術”的理念,通過設計思考、設計方法、設計實踐、設計服務的方式,審視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文化的互動融合,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支持“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和“鄉村振興”戰略部署,推進國家文化產業創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這種用創意設計、服務社會的實踐方法,將廣西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和地域優勢條件融入到設計教育中的舉措,開啟了設計教育與設計服務的新篇章。
活化傳承民族傳統文化,構筑設計教育人才高地
在長期的科學的建設過程中,該學科在堅持凸顯鮮明特色的同時,注重設計學與科技等其他學科的融合發展,強調人文精神和歷史文化在現代設計中的核心作用,在立足西南、面向東南亞、建設學科體系和服務平台的道路上砥礪前行。在“藝術—技術—學術”一體的思想指導下,發掘邊疆民族地區傳統文化資源,以設計智慧、創造力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肩負傳承少數民族文化,服務和繁榮地方經濟的使命,極好地樹立了文化自信,活化傳承了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
例如,從民族傳統服飾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等視角拓展到服裝設計與工藝,在對民族傳統服裝做基礎研究的同時,積極開展應用研究。教學和科研以大量田野調查的數據為支撐,積極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跨領域研究,立足西南,傳承文脈。以現代設計理念處理服飾的傳統與創新關系,教學成果展示形式融匯創新,展演互動。發揮地緣和多學科交叉優勢,充分挖掘民族服飾文化資源的開發價值,促進民族服飾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為社會服務。
“壯美錦衣”南寧時尚周走秀。廣西藝術學院設計學院供圖
設計學根植民族傳統服飾研究和現代服飾藝術的有機結合。2016年12月成功舉辦以壯錦為主要設計元素的“壯美錦衣”南寧時尚周動態秀,將傳統壯錦與時尚相結合,使傳統民族文化煥發新活力,推動研究生創新創業和設計師品牌孵化。此外,打造中國—東盟高質量學術論壇,2020年11月舉辦了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服裝設計藝委會、教育部高等學校設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合辦的“第三屆中國時裝畫大展”全國巡展(南寧站)和首屆“織物與時尚”中國—東盟藝術設計等高水平學術論壇,圍繞著民族服飾藝術、當代服裝設計等主題,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眾多專家與學者參與,影響廣泛。
設計學以西南民族傳統設計文化活化傳承為己任,以現代設計理念為導引,開展壯、瑤、苗、侗等廣西世居民族的設計文化基因創新研究,構建設計理論體系,充實民族傳統圖像數字資源庫,突出學科的地域性、民族性特色, 致力於傳統文化保護、惠及民生福祉等。
主動融入國家和地方重大項目發展,凸顯輻射東盟特色
設計學科與區域經濟、文化發展深度結合,大力弘揚民族文化。近年來,承辦多項國家藝術基金人才培養項目,積極促進民族地區文化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2018年,設計學師生團隊圓滿完成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 周年慶祝活動紀念品設計任務。其中,王華琳教授作品“錦繡輝煌 揚帆起航”被選中為慶祝活動徽標,團隊獲自治區表彰。創作“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讀本、南寧志願服務宣傳片及幫幫俠 IP 等作品,2019 年微電影《南寧速度》獲第三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微電影二等獎,產生巨大的社會反響。團隊設計的工藝品成為第45屆世界體操錦標賽指定貴賓禮品等。根植本土文化,潛心培養民族技藝傳承人,共承擔4項國家藝術基金人才培養項,承接四次文化部、教育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研習培訓計劃項目,培養212名少數民族技藝傳承人及學員。學員創作的上千余件作品,涵蓋建筑、服裝、蠟染、陶器等多項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實現了少數民族文化的創新性可持續發展,通過“匠教結合、開展行業對話、利用教研平台推廣”形成特色鮮明的特色培訓。與此同時,致力於產業化示范,檢驗學科交叉融合成果。參與申報廣西創新驅動發展專項《廣西“雙百”稻蝦生態養殖科技創新與產業化示范》獲批,項目總經費1670萬元。圍繞休閑漁業旅游、園區規劃設計等方面進行示范建設。2020年11月,與南寧市良慶區政府合作,對轄區4個鎮區的115個村坡進行鄉村風貌提升設計,投資額超過5億元。
尤為重要的是,設計學以中國西南及東盟各國地域、民族傳統建筑建造技法為基礎,開展民族建筑、環境設計研究與社會服務項目實踐,構建交流平台,服務本土“鄉村振興”建設及“一帶一路”對外交流。服務國家重大項目建設,突出設計教育與文化交流並行的本土化、國際化特色。在搭建中國—東盟、中歐等國際高校間學術交流與教研合作平台,以校企、校地合作推進實踐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的同時,設計學建成具有西南民族特色、國內領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民族建筑藝術教學研究創新平台。近年來,舉辦中國—東盟建筑藝術高峰論壇及中國西南地區可持續創新鄉村研究聯盟國際研討會、 吸引來自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高校專家及行業精英,推動中國與東盟乃至全球高校人居環境學術交流與合作,凸顯設計學科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打造中國與東盟國家文化交流與學術合作的橋梁與紐帶。
助力地方骨干產業升級,面向未來智慧生活
依托綜合藝術院校多學科優勢資源,將學科優勢與社會需求相結合,突出跨界、交融、創新,促進地方制造業創新驅動發展,設計學與行業“領頭羊”華為、東風柳汽集團等建立聯合培育基地,形成以西南民族設計理論體系為內核的“藝術—技術—學術”實踐應用特色。
圍繞國家“十四五”總體性規劃和廣西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需要,設計學繼續發揮助力廣西本土經濟產業發展的學科作用,繼續加強和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繼續建設“廣西藝術學院設計學院與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為國家和廣西地區培養具有民族設計藝術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在此基礎上,已建設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30個以上。
廣藝與東風柳汽簽訂校企戰略合作協議。廣西藝術學院設計學院供圖
2020年6月,廣西藝術學院設計學的“藝術+科技”設計研究團隊成功入選2020廣西高校高水平創新團隊,至今持續開展與骨干企業的創新設計研發和專業合作。2021年10月,該團隊建設負責人王華琳教授主持的《融合地方汽車制造業的設計學新文科建設與創新實踐》獲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立項。設計學與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共建的《“一核心·雙循環·三塑造”設計學研究生創新人才培育模式探索與實踐》榮獲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等次及廣西藝術學院教學成果特等獎,並將繼續與企業圍繞新能源汽車造型設計研發為項目研究核心,共同開展關於未來智慧出行方式、汽車造型、汽車品牌設計優化、IP形象孵化及設計、影視廣告拍攝等項目共建,進行2.0升級優化,共同孵化創新創業成果。此外,在選派學生前往企業進行實習過程中,企業為學生們精心開設了汽車造型設計的相關課程,從創意效果設計、整車CMF 內外飾設計、數據模型制作、汽車泥塑造型等方面安排企業一線高級工程師親自授課,重點面向服務未來智慧生活的都市概念載具的概念設計。期間,與企業簽訂勁獅品牌設計橫向項目,師生團隊設計的“智慧無人駕駛汽車”榮獲 第二屆金紫荊杯中國—東盟工業設計大賽優秀組織單位及企業命題組優秀設計獎。設計學“產教”協同育人平台喜獲階段性成果,為廣西的汽車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及民族汽車工業的發展培養高級創新設計人才及提供智慧服務。
廣西藝術學院設計學作為廣西設計類學科的領頭羊,將一如既往地充分發揮優勢與特色,積極履行高校社會服務職能,主動融入國家及廣西重大項目發展,進一步強化“社會責任和學科特色”“服務地方、輻射東盟”的理念,通過校企的共同努力,生動且富有感染力地凸顯“立德樹人”“文化多元”特色,切實為祖國建設培育高層次設計創新人才,為落實國家部署和支持地方經濟文化建設作出高校應有的貢獻。(廣西藝術學院設計學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