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原創新聞

人民網專訪廣西人大代表、貴港市港北區委書記黃英梅

2022年01月20日10:45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港北區委書記黃英梅正在發言。港北區委辦供圖

人民網南寧1月20日電 (王勇)日前,廣西人大代表、貴港市港北區委書記黃英梅接受人民日報、人民網專訪,介紹了港北區在推進鄉村振興、新能源電動車產業發展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人民網廣西頻道:本次廣西兩會您最關注《政府工作報告》裡的哪些內容?帶來了哪些建議?

黃英梅:今年兩會我主要關注的是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和新能源電動車產業發展。兩會期間,我主要是圍繞這兩方面提建議。在鄉村振興產業方面,希望自治區加快鄉村產業頂層設計,加強產業的整體規劃,並出台相應的扶持政策,加大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扶持力度,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新能源電動車產業發展方面,希望自治區能夠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在土地、資金、技術、人才、市場培育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著力培育壯大新能源電動車行業。

人民網廣西頻道:2022年,港北區在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方面有什麼具體舉措?

黃英梅:2022年,港北區將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按照“二十字”方針總要求,立足區情、找准定位,以建設貴隆高速示范帶、紅色旅游示范帶、根竹鄉村振興示范帶為基礎,推進“六聯共建”的鄉村振興模式,全力打造宜商、宜業、宜居、宜游、活力的港北。

一是堅持“責任聯防”,守住返貧底線。以“三堅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持責任“四不摘”,壓緊壓實駐村工作隊員和幫扶干部的責任,做好“一幫一聯”工作。堅持資金項目力度不減弱,統籌用好財政扶貧專項和銜接資金,落實落細產業、健康、就業等政策。堅持動態監測,健全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

二是堅持“資源聯籌”,打造宜商港北。堅持通過村集體投入“造血”、村企共籌“補血”、財政扶持“輸血”、外部資本注入“活血”模式,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資金保障。深入開展村集體經濟發展“十大行動”,用好用活村集體經濟收入。持續開展“萬千”活動,組織發動群眾積極自行捐助、投工投勞共建美麗家園。統籌用好財政涉農資金,持續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實施精准招商,引入企業興辦一批鄉村旅游、特色民宿、特色電商等三產項目。

三是堅持“三產聯營”,打造宜業港北。堅持育產業、育主體、育園區、育品牌的“四育”模式推動三產融合發展。深化“8+N”特色產業發展,實施桉改竹、改油茶、改中藥材項目,加快培育和打造一批農業龍頭企業,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規范經營,加快培育特色品牌。積極培育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四是堅持“生態聯治”,打造宜居港北。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有序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加快實用性村庄規劃編制,加強農房管控和宅基地管理,深入推進“三微、四化、五網、六改”工作。

五是堅持“文旅聯創”,打造宜游港北。持續推行鄉村振興文明實踐積分卡制度試點,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引導創建文明村鎮。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以“鄉村+新型產業+休閑旅游”為發展方向,加快推進港城街道富嶺村鄉村振興示范項目、根竹鎮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

六是堅持“組織聯建”,打造活力港北。深化拓展“難點問題書記一線辦”、基層黨建“書記項目”、“頭雁講堂”等黨建平台,推行三級聯動治理、“黨建+屯級理事會”、“五聯聚力”等工作機制,不斷筑牢黨支部戰斗堡壘。加大村黨支部書記的培訓力度和加快培育致富帶頭人,充分發揮黨員帶頭的“五支先鋒隊”先鋒模范作用。用好用活“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團”、鄉村科技特派員等,推動人才服務鄉村振興常態化。

港北區委書記黃英梅到工廠進行調研。鄧發發攝

人民網廣西頻道:港北區在推進新能源電動車產業發展上的做法和成效?

黃英梅:近年來,港北區大力發展新能源電動車產業,從2015年到2021年,短短6年時間實現從“無中生有”到“全產業鏈”。目前全區累計引進了電動車企業100多家,建成投產50多家,本地配套率達80%,已成為西南、華南地區產業品牌集聚度最高的區域之一,零部件配套率、智能化水平均排在全國前列。我們的做法主要體現在“四個注重”:

一、注重招商引資,推動產業集聚。緊抓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建設、自治區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發展機遇,聚焦新能源產業鏈發展的關鍵環節和缺失環節,實施招商引資“主官工程”,開展“三企入桂項目落實、行企助力轉型升級”行動,主動對接已入駐龍頭企業的上下游關聯企業,大力引進產業配套或延伸項目,著力補齊產業鏈條。截至目前,累計引進整車生產企業11家,愛瑪、台鈴、綠源、歐派、立馬等行業排名前10的企業已陸續入駐,形成了年產500萬輛兩輪電動車、50萬輛三輪電動車、500萬套零部件的產能。

二、注重平台搭建,積極開拓市場。港北區堅持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與中國、各省市電動車協會密切合作,創新搭建行業交流合作平台,全面提升中國-東盟新能源電動車生產基地影響力,連續5年組織500多家(次)新能源電動車企業參加廣西新能源汽車電動(三輪)車及零配件博覽會,在全國打響了“好電車,貴港造”品牌,今年成功將新能源電動車產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納入中國-東盟博覽會常設性活動,並成功舉辦了首屆論壇,行業影響極大。同時,依托中國—東盟新能源電動車生產基地,打造電動車創新小鎮,目前已通過自治區培育驗收階段。

三、注重優化環境,服務企業落地。對標一流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處級領導聯系服務重大項目工作制度,推行“難點問題書記一線辦”“區長服務企業接待日”等活動,成立幫辦中心,落實“特派員”,為電動車企業提供“媽媽式”服務,讓電動車企業“辦事不求人、辦事少花錢、辦事省時間”。愛瑪項目從簽約到試產僅用10個月的時間,創造了愛瑪新工廠建設投產的最快紀錄。綠源貴港智能工廠僅用了259天就建成投產,速度之快、智造水平之高,行業首屈一指。與廣西質檢院合作建設的廣西新能源電動車質檢中心是全國19個電動自行車3C強制性產品認証指定實驗室之一,檢測水平達到廣西領先、全國先進,目前已交付使用。廣西電動車行業協會於2021年6月進駐港北,將為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咨詢等服務。

四、注重政策支持,加速企業發展。出台《推進新能源電動車產業發展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關於支持汽車及新能源電動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全力支持新能源電動車產業發展。同時,注重提升電動車產業園區能級,實施園區“八個一”標准化建設,全力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功能園區。在土地方面,規劃建設1萬畝新能源電動車生產基地,已完成一期土地征收工作,正在加快工業用地調規,確保企業“拿地即開工”。在標房方面,在建標房約61萬平方米,其中專屬電動車配套企業的標准廠房約24.7萬平方米,可以滿足企業“拎包入駐”需求。在人才方面,依托廣西物流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工業學院等高校,開設一批符合港北產業發展需求的專業群,為我們培養更多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精准招商引資、加快園區建設、強化數字賦能,把新能源電動車產業培育成為推動“雙碳”目標實現和廣西工業品輸出東盟的大產業,力爭在“十四五”末及未來實現電動車產業“311”目標,打造立足廣西、挺進東盟、走向世界,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千億級新能源電動車生產基地。    

(責編:王勇、黃昱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