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茂名市茂南區、電白區傾力幫扶金秀瑤族自治縣鄉村振興起好步
粵桂攜手共建美麗幸福瑤鄉

人民網金秀11月18日電 在決勝全面小康的歷史大潮中,中央作出粵桂扶貧協作的決策部署,讓茂名市茂南區、電白區與金秀這三個原本互相有些陌生的城市結成對口幫扶的“親戚”,生長出山呼海應的情誼。從此,粵桂協作的足跡,遍布了金秀的山山水水,一項項民生工程、一批批產業項目見証了三地攜手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信心和決心。
粵桂齊心協力,決勝產業振興
多年來,金秀大瑤山裡的群眾一直“守著綠水青山過著窮日子”。茂名市對口幫扶以來,一批又一批茂南區、電白區的干部深入大瑤山深處與這裡的群眾攜手奮斗、攻堅克難,一個又一個幫扶品牌孕育而生,諸多扶貧難題得到解決。
日前,走進長垌鄉金秀·聖堂村集體經濟產業園,一株株菌棒整整齊齊的碼在架子上,不少菌棒上冒出星星點點,空氣中彌漫著屬於菌菇類植物的特殊香氣。
金秀瑤族自治縣長垌鄉長垌村榆黃菇喜獲豐收。吳雪君攝
“我們產業園投產以來,積極參與了粵桂協作扶貧工作,承接粵桂扶貧資金238萬元,建設食用菌菌棒生產基地、食用菌種植基地和靈芝菌棒生產基地。”長垌村第一書記劉揚春介紹,產業園投產以來,帶動25個農戶勞動力入園務工,年人均增收20000元,帶動60戶農戶發展靈芝、食用菌、木耳種植產業,年戶均增收8000元。
金秀瑤族群眾正在採收生姜。金秀瑤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產業是長效脫貧的根本之策。依托金秀大瑤山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茂南區積極協助金秀大力發展林下瑤藥種植,推動瑤醫藥發展。2017年以來,共投入扶貧協作資金300萬元建設了金秀大瑤山中草藥育苗基地和實施了貧困戶種植中草藥獎補項目,扶持貧困戶種植中草藥5000多畝。2018年,促成金秀縣政府與茂南籍企業家創辦的大型上市公司——大參林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中藥材購銷協議,解決中藥材的銷路問題,大大增強了群眾種植中藥材的信心。當前,金秀全縣共種植有林下中藥材14.54萬畝。
種植在金秀瑤族自治縣山林裡的黃花倒水蓮。金秀瑤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結對以來,金秀立足實際,與茂南區、電白區緊密合作,通過發展林下特色種植、瑤醫藥產業、柑橘產業等,形成了一條見效快、穩增收的扶貧產業鏈,為金秀脫貧攻堅注入“活水”。數據顯示,2017年來,廣東省和茂南區共投入粵桂扶貧協作資金1.52億元在產業、勞務、旅游、教育、醫療等領域與金秀縣開展深度合作,惠及貧困群眾近4萬人,助力金秀瑤族自治縣於2019年4月成功實現全縣脫貧摘帽。
此外,茂南、電白兩區搭建四大平台開展消費幫扶行動,通過組織農產品“進機關”“進市場”“進網絡”“進展櫃”的方式助力金秀群眾增產增收。近年來,“萬訊七子”電商平台、“一畝田”電商平台、中農合創(廣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陸續進駐金秀,金秀土特產專營店和展示專櫃也同步登陸茂名市區,“線下實體店+線上電商”雙營銷模式將大瑤山分散的農特產品分類整合,形成穩定的扶貧農特產品產銷對接渠道,連鎖化、規模化和品牌化的銷售模式有效解決了金秀優質農特產品“出山難、銷售難”等問題。
加強優勢互補,推進產業合作
“有了茂南區、電白區的對口幫扶,村裡的旅游產業發展起來了,來的人就越來越多,我們賺錢的路子也多了起來。”金秀鎮金田村孟村屯羅漢山瑤寨老板陶金海在自己經營的瑤家農家樂忙得不亦樂乎。
金秀有著19.96萬公頃的森林面積,總森林覆蓋率為87.91%,位居全區市縣第一,但多年來,林多地少也一直制約著該縣產業的發展。茂南、電白緊緊抓住金秀生態特色,積極深入挖掘少數民族鄉村旅游發展潛力,與金秀不斷深化協作,著眼三地,輻射全國。
在金秀瑤族自治縣長垌鄉古佔屯,當地瑤族群眾正在以非遺文化表演迎接游客。金秀瑤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影響,茂南、電白多次組織“茂名千人游金秀”“茂南人千車自駕游金秀”“好心茂名再出發·盡享金秀之美”等茂名人團游金秀活動,助力金秀縣旅游業在疫情后實現快速恢復。同時,創新開展“雲旅游”活動,兩次組織旅游達人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向社會各界推介金秀的秀美風光、古民居文化、村寨非遺文化、瑤族美食以及豐富的土特產一一向茂名乃至廣東、全國的觀眾展示,讓金秀的旅游業迅速回暖,助推大瑤山特色農副產品走紅網絡平台。同時,通過引進廣東省龍頭旅游企業,加大對金秀聖堂山杜鵑花旅游文化節等瑤族特色節日活動的宣傳推介,進一步打響金秀特色旅游名片,吸引八方游客駐足金秀。
據統計,2021年1至9月,金秀瑤族自治縣累計接待廣東游客95.73萬人次,旅游總消費7.12億元,其中接待茂名游客31.74萬人次,旅游總消費2.85億元。
強化智志雙扶,增強內生動力
智志雙扶,是增強受援地內生發展的重要舉措。自與金秀結對以來,茂南、電白兩區堅持“輸血”與“造血”並舉,通過深化勞務協作、教育協作、醫療協作等工作,推動金秀教育、醫療事業高質發展。同時,積極互派黨員干部進行挂職鍛煉、互派技術人員進行交流互鑒,緊緊聚焦人才交流,極大提升了金秀人力資源素質。
金秀瑤族自治縣桐木鎮的產業車間裡,縫紉機發出的隆隆聲不絕入耳,十幾位村民正在麻利地工作著。金秀瑤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為拓展輸出渠道,茂南、電白兩區與金秀簽訂了勞務協作協議,建立勞務協作輸出基地、培訓基地、輸入基地等5個,提供就業崗位1500多個,今年金秀已有768名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
金秀瑤族自治縣組織安排“愛心專車”幫助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赴粵返崗復工。吳雪君攝
人才交流是協作中的重要內容,雖然三地遠隔千山萬水,卻因一批又一批干部的互相交流學習,變得山水相依。去年以來,茂南、電白兩區選派5名干部、金秀選派7名干部互派挂職鍛煉,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同時,積極推動多層面合作交流,自開展結對幫扶以來,茂南區和電白區共同選派了46名老師和11名醫生到金秀縣開展支教活動﹔金秀縣派出了18名老師和14名醫生到茂南區與電白區跟崗學習,開展一系列的交流研討活動,使先進的教育理念和醫療經驗在金秀落地生根。
為提升金秀縣教師質量,解決金秀縣欠缺教師的現狀,2018年,茂南區政府、金秀縣政府和廣東茂名幼兒師范專科學校共同開展教育幫扶、智力扶貧的合作,設立廣東茂名幼兒師范專科學校粵桂(茂南·金秀)教育協作“金秀班”項目,免除學生學費、住宿費,學生畢業回后金秀工作,解決金秀教師嚴重不足、質量偏低等突出問題,合作三年來已為金秀65名學子圓了大學夢,其中3名學子已畢業走上服務金秀教育的崗位。“我很幸運地享受到了粵桂扶貧的政策福利去到‘金秀班’學習,如今回到家鄉任教,我會把在學校學到的知識運用在教育教學工作和教學管理中去,讓更多農村的孩子們從大山裡走出去。”剛從廣東茂名幼兒師范專科學校畢業后到三江鄉中心小學潘金霞表示。
為協助金秀培養急需型優秀醫護人才,在茂名市的積極協調下,2020年,金秀與廣東茂名健康職業學院達成一致,在該學院開設“金秀班”,累計免除費用200萬元,為金秀定向培養90名優秀醫護人才,解決金秀醫療人才短缺問題。
“親戚越走越近,感情越走越深﹔合作越走越多,道路越走越寬。”茂南、電白區駐金秀協作工作組組長,挂任金秀瑤族自治縣委常委、副縣長肖華宏表示,下一步,茂南、電白兩區和金秀的協作還將拓展領域,在教育、醫療和旅游產業等領域繼續加強合作,譜寫攜手共進新篇章。(廖晨言、吳明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