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中醫藥大學:踐初心暖民心 為民排憂解難題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廣西中醫藥大學黨委從群眾最關心的事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最現實的利益出發,發揮醫學院校優勢,實施“我為基層強業務”“我為基層送服務”“踐初心暖民心”“鄉村振興健康幫扶”行動等七項“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行動,突出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惠民實事,確保黨史學習教育落地見效。
踐初心勇擔當,為民解憂辦實事。仙葫校區職工生活區產權証辦理一直是群眾最為關心的問題。校黨委把解決職工生活區“辦証難”問題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工程之一,責成相關部門切實擔起主體責任,加快推進此項工作。經過不懈努力,辦証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首批258戶辦理了不動產權証書,第二批700多戶的不動產權証書已經啟動辦理,困擾職工多年的不動產登記問題正在逐步解決。同時為解決師生停車、充電難問題,學校在仙葫校區、明秀校區建設了六處智能電動汽車、自行車停放及充電點;在不影響消防、交通的前提下﹔選點設置了23個臨時停車位,並將中國—東盟傳統文化交流中心后面的空地改建成臨時停車場,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惠民實事。截至9月底,辦實事項目清單中的120個項目已完成81項。
暖民心見行動,健康幫扶助發展。學校發揮中醫藥院校優勢,積極開展“名中醫八桂行”等送醫送藥志願服務活動,以韋貴康教授為首的33名國醫大師、全國名老中醫、廣西名中醫帶領300多名醫務工作者組成了33個名中醫醫療團隊,各團隊全年下沉縣級醫療機構不少於5次,開展義診、培訓、查房帶教等點對點幫扶活動,在全區范圍內組織開展大型中醫義診服務活動,受益群眾近3000人次,培訓當地醫務人員1600多人次。為解決“上班族”“學生族”就醫難題,緩解高級別專家號源緊張,難以挂上號等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第一附屬醫院黨委開設了夜間門診,為夜晚有就醫需求的患者提供與白天一致的專家坐診、分診、導醫等全程服務,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針對地處偏遠大石山區,交通不便的村民就醫難問題,校黨委把“我為群眾辦事實”與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相融合,充分發揮健康扶貧基地的作用,注重實現長期、連續、有效的幫扶。如第一附屬醫院黨委進一步深化“輪值村醫”專項活動,組建了300多人的“輪值村醫”黨員專家庫,至今共派出51批次220多名專家,入村入戶服務患者2000多人次,為當地村醫及前來求學的周邊村屯村醫、隆安縣中醫醫院醫生授學80多人次,捐贈藥品、醫療用品價值達12萬余元。
獻真心齊奮進,立行立改暖民心。在“我為基層強業務”“我為基層送服務”行動實踐活動中心,黨委組織部開展送黨課下基層、教務處啟動“教務處長接待日”、財務處實行財務工作人員對口咨詢服務、科技處開展科技業務零距離精准服務等活動,著力為基層解決實際困難,手把手提升一線工作人員業務能力和水平。財務處以“讓數據多跑路,讓師生少跑腿”為目標,踐行“互聯網+財務服務”,強化信息化建設,完善財務網上審批系統,開通工資薪酬到賬提醒業務,為師生解決了“排長隊報賬、迎新報到難、一卡通不通、個人收入不清”四大難題。基礎醫學院黨委開放解剖學實驗室,開展科研設計與學業規劃咨詢,安排學院領導、值班老師指導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查缺補漏,幫助解決工作學習中的難題,助力青年教職工和大學生的成長。教學教輔黨委開展了農村集體經濟調研“思想惠民”活動,組織宣講團成員到貴港市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宣講3次,組織博士、教授開展鄉村振興調研,把鄉村振興調研案例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同時積極申報鄉村振興的專項課題和國家鄉村振興局的相關課題,以科研反哺教學。(何世全 張國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