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鄉建起“葡萄村” 產業振興拓新路

人民網三江9月24日電 金秋時節,碩果飄香。在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苗族鄉歸東村山野葡萄種植基地裡,一串串沉甸甸的山野葡萄如紫瑪瑙般綴滿棚架,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葡萄香味,龍秀昌與村民們正忙著採摘葡萄。
情系故裡勇擔當
龍秀昌是同樂苗族鄉歸東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2005年,37歲的龍秀昌正是干事創業的大好年華,身為公司總經理的他,毅然放棄了在外奮斗多年的事業,回鄉競選村民委副主任。“歸東村下轄9個自然屯,全村578戶2366人,2019年以前,貧困發生率為53.71% 。作為年輕人,我有責任帶領群眾改變這樣的貧窮面貌。”龍秀昌如是說。
龍秀昌與駐村工作隊員、村“兩委”干部在商討村裡的項目規劃。楊慧宇攝
就任那天,龍秀昌當著全村人的面庄嚴承諾:一心一意辦實事,竭盡全力帶領村民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以前我們歸東村山高路陡不通車,群眾出行很不方便,他一上任就去爭取修建通村道路,村裡沒有錢賠償隔壁村的青苗,他就自己掏腰包。”歸東村委副主任李澤運豎起大拇指夸道,龍秀昌上任后立足本職,主動擔當,兌現了一心為民的承諾,得到了群眾的認可。2011年,龍秀昌在村民的積極擁護下當選黨總支部書記,成為歸東村發展的“龍頭”,這“龍頭”他一當就是十年。
主動作為促發展
當選黨總支部書記后,龍秀昌千方百計謀發展,帶領村干多方考察,探尋歸東村特色產業發展之路。2012年,龍秀昌牽頭成立了歸東秀昌野生葡萄種植發展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種植山野葡萄。
“我是農民,沒有什麼文化,龍書記指導我種這個葡萄,上面種葡萄,下面種茶葉,葡萄一年收入有3萬到4萬元,茶葉有2萬5千元左右。”村民龍桂榮一邊採摘葡萄,一邊算起產業賬。據龍桂榮介紹,以前,一到葡萄豐收季,村民們就三五成群挑著滿筐葡萄乘坐班車前往縣城擺攤或游走叫賣,奔波辛苦不說,價格漂移不定,還傷壞不少葡萄,跑一天下來,一擔葡萄根本賺不到幾個錢。葡萄雖甜,沒法變錢,村民們都暗自叫苦。
龍秀昌在葡萄園裡指導村民採收葡萄。莫珍世攝
身為黨總支部書記的龍秀昌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支持,利用國家移民管理局定點幫扶、粵桂扶貧協作及后盾單位的資源優勢,組織成立村民合作社,以“村民合作社+專業合作社+農戶+電商”模式,大力推廣“架上葡萄+架下茶葉+園內養雞”立體綜合種養模式,專業合作社負責統一育苗供苗、統一技術指導、統一規范管理、統一保價銷售。並先后建成了標准凍庫、葡萄酒廠和農產品展示廳,通過電商模式讓深山裡的野生葡萄飛出大山,進入大型超市和城市百姓家,百年山野葡萄成了群眾的“致富果”。“我們摘來葡萄直接挑到合作社去賣,不用擔心銷路,我今天摘了兩個多小時就得了750元。”村民李仁鳳笑著說。
一名侗族姑娘正在歸東村的葡萄園內採收葡萄。龔普康攝
“目前全村葡萄種植面積已達1530畝,年產量約10萬公斤,年產值約120萬元,產業已輻射到地保、岑甲等行政村,種植總面積約3500畝。”龍秀昌欣慰地說。
初心不改謀振興
在發展特色產業的同時,龍秀昌還多方奔走跑項目,健全村裡的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改善村民居住條件,讓歸東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2019年底,歸東村順利實現整村脫貧摘帽,並先后評為自治區“四星級黨組織”、柳州市“紅旗村黨組織”。龍秀昌也因工作突出,先后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這份榮譽凝聚著黨和國家、干部與群眾的心血與汗水,是一份殊榮也是一種鞭策。”龍秀昌說,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下一步,歸東村要在做大做強野生葡萄、茶葉、高山土豆等特色產業的基礎上,依托當地綠水青山的生態資源優勢和濃郁的民族風情發展鄉村旅游,走出產業富民、鄉村振興的新路子。(莫珍世、楊慧宇、吳明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