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洲坪街道上半年工作提水平抓亮點創特色

2021年上半年,防城港市港口區漁洲坪街道黨工委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著力強化理論武裝,夯實基層基礎,推進正風肅紀,深化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以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沖鋒一線防疫,織密疫情防控防護網
全面強化組織領導。漁洲坪街道貫徹落實防治防控工作部署,下設綜合協調組、數據信息組、宣傳輿情組、后勤保障組、醫護工作組等9個專項工作組,科學劃分43個網格,構建“街道分管+社區+防疫網格”的工作體系,建立重點人群管控戰斗單元工作方案,組建11個重點管控戰斗單元,根據不同時期疫情防控情況,對轄區居民開展登記排查、健康管控等工作。累計排查登記中高風險地區返港人員113人,酒店隔離管控14人,居家隔離管控37人。
全面動員廣泛宣傳。積極接種新冠疫苗,共筑免疫屏障。在人員聚集場所懸挂疫情防控宣傳橫幅103條,張貼海報120份。同時,全面做好示范引領,漁洲坪街街道辦事處及社區三委干部新冠疫苗接種率均達90%以上。街道轄區18歲及以上常駐人口55773人,已接種44622人,接種完成率80.01%。
創建工作亮點,打造高水平基層黨建品牌
上半年,漁洲坪街道高質量完成5個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實現社區黨組織書記和居委會主任“一肩挑”,且全部年齡均在55歲以下,平均年齡39歲,最小29歲。選定了一批德才兼備的后備干部,基層黨組織基本素質和履職能力大幅提升。深入實施小區黨建“紅色港灣”工程和“民企紅堡壘”黨建工程,穩步推進小區黨建工作及兩新黨建工作,不斷提升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質量。上半年,新組織成立小區黨支部19個,兩新組織黨支部2個。同時,以社區黨建創新引領社會管理創新,依托車遼社區地理位置和設施硬件優勢,打造退休黨員“金秋家園”活動陣地,用心用情做好老黨員關愛服務工作,充分利用社區資源,通過開展健康義診、愛心義剪、走訪慰問老黨員等形式,為退休老黨員提供貼心免費服務,為老黨員提供溫暖驛站,讓老黨員感受到黨的關懷與溫暖。同時,街道黨工委挖掘社區資源,搭建亮明身份、學習教育、建言獻策、文化娛樂、志願服務等思想引領和發揮作用的平台,充分引導老黨員、老干部發揮余熱。實現以社區黨建創新引領社會管理創新 ,形成“親民、便民、惠民、為民、幫民、愛民”的“六民”服務型社區黨組織。
黨史學習教育,力促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搭平台,促學習,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漁洲坪街道將黨史學習教育作為“三會一課”、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等組織活動重要內容,把理論學習宣講活動與黨課相結合,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大講堂、“紅色港灣黨群服務中心”、黨支部活動中心等場所,組織開展“游紅船,學黨史,感黨恩”等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宣講活動13場次,270余人參加,把黨史知識變成老百姓的家常話,真正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辦活動,重宣傳,黨史學習教育“熱起來”。街道各級黨組織在日常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的基礎上,結合“重溫入黨誓詞、黨員心聲大家談、紅色歌曲大家唱、黨史故事大家談、黨史知識大家談”的五個規定動作,再根據實際創新,採取舉辦建黨百年文藝匯演、“打卡”紅色教育基地、黨員心聲座談會等多形式的自選動作,開展具有本支部特色的黨史學習教育主題系列活動44場次。辦實事,紓難題,黨史學習教育“實起來”。漁洲坪街道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黨員領導干部表率作用,帶頭開展調研活動,排憂解難,收集群眾困難訴求。
激活基層治理,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強化網格管理工作,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漁洲坪街道建立“黨員樓長+小區網格員”制度,轄區共劃分69個網格,280余名網格員,構建“網格覆蓋、條塊結合、權責分明”的綜治網格化工作體系。同時組織社區“雙報到”在職黨員、黨員志願者150余人,開展矛盾糾紛化解、社區建設意見建議征集等工作30余次。推行“三官一律”進社區,服務群眾零距離。漁洲坪街道“三官一律”工作人員協同社區工作人員聚焦鄰裡糾紛、家庭矛盾等群眾關注的民生領域問題,採取入戶走訪、座談見面交流等形式,聯合區政法委、區城管、區司法局、司法所等多個職能單位,開展全方位、拉網式矛盾糾紛排查41次,搜集到群眾反映的涉及社會治安和民生方面問題28個。同時,組織“三官一律”深入企業、單位、學校、小區等全覆蓋開展宣傳,共開展法治宣傳21場次,發放法治宣傳資料3900余份,面對面解決群眾疑難30次,做到了服務群眾“零距離”。
夯實安全生產,營造穩定轄區環境
漁洲坪街道落實“安全生產月月查”制度,採取自查、互查、街道領導帶隊檢查等方式,聯合派出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職能部門聯動排查,累計開展專項檢查3次,發現整改隱患102處,下發責令整改通知13份。同時,重點針對“三無”船舶、海上非法作業、水路貨運領域“假光租”等現象,地毯式排摸轄區企業及居民擁有的船舶數量及作業等情況,對各海島、碼頭、海塘等沿岸場所開展拉網式排查,建立數據庫,強化管理。此外,結合安全宣傳“七進”等活動,積極開展一系列防火、防溺水、防地質災害等安全知識專題講座,筑牢安全防范意識。(劉彥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