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州區仁東鎮鵬垌村:讓鄉村建設別樣紅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玉州區仁東鎮鵬垌村緊扣“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要求,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奮斗動力,全力助推鄉村振興各項事業發展,讓鄉村建設別樣紅。
用活文化資源,憑實力“圈粉”
鵬垌村充分利用村中遺留的古民居資源,積極推進康樂古庄民宅項目建設工作,推動歷史古跡、旅游觀光融合發展,著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將依托古村落歷史文化和生態綠色發展的鄉村旅游精品示范村,以鄉村特色旅游產業助推鄉村振興。同時,村民借助國家鬆綁“地攤經濟”的東風,充分利用居民的消費需求,陸續擺起了地攤,做起了村裡人的“生意”,激活了鄉村經濟活力。改造后的鵬垌村煥然一新,既保存了古村的原有風貌,又處處展現著新農村特色風光,人氣持續走高,吸引了眾多游客觀賞打卡,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村”。今年來,鵬垌村共接待來自各地的游客11285人,村裡的文化資源逐步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村民的人均年收入由以前的不足5000元增加到現在的4萬元以上。
靜謐唯美的鵬垌村康樂庄夜景。
鵬垌村香蒜種植基地喜獲豐收。
構筑人才高地,為振興“聚力”
為了實現鄉村人才振興,鵬垌村依托集理論教學和現場教學功能為一體的“紅色小院”黨員教育基地,通過理論教學與現場教學結合的模式,全面提高農村黨員干部治村能力和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積極培育鄉村發展新隊伍,在農業種植、養殖等領域培養更多的“土專家”“田秀才”,培養一大批懂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讓更多的鄉村人才成為推動鄉村振興不斷深入的骨干力量,為實現鄉村振興凝聚人才動力。目前已組織農村黨員干部、致富帶頭人、職業農民開展鄉村振興專題、農業實用技術教學等培訓班10多期。
鵬垌村開展果蔬種植及護理技術培訓。
提高治理效能,為幸福“加碼”
鵬垌村通過成立“康樂庄公益事業理事會”,把包括環境、護林、治安、消防、村風、鄰裡、家庭等7個方面的內容都納入村規民約,動員村民積極參與村務事務管理和公益事業建設,激發村民自治活力。開展網格化建設,組建派出所、醫療、政府等各方面力量的志願服務隊,充分發揮“黨建+網格”的引領服務和助推作用,真正實現了民生服務“零距離”,村務“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的平安建設目標。以靚化為切入點,以美化為抓手,以綠化為提升,推動生態建設,對村庄環境衛生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升級,在房前屋后打造“微菜園”“微果園”“微景觀”,使村民素質和人居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打造了一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生態振興畫卷,使鄉村治理效能得到顯著提升。今年以來,鵬垌村入選廣西鄉風文明建設十大先進典型案例,並被評為自治區鄉村振興改革集成優秀試點村。
屢獲榮譽的鵬垌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