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州區:疏“痛點”“堵點” 讓惠民政策落實到位

“賀大叔,你家種植的水稻今年申請以獎代補了嗎?脫貧后幫扶干部還主動入戶幫你們解決實際困難嗎?”日前,玉州區紀委監委監督檢查組工作人員深入群眾家中,詳細了解其脫貧后的生產生活情況。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交匯與過渡的關鍵時期,玉州區紀委監委將持續深化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把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納入政治監督重點內容,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現代化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貧困群眾脫貧后最擔心的就是扶貧政策“斷了線”,返貧沒人管。為保障脫貧攻堅過渡期各類幫扶政策措施落地落實,該區紀委監委著力加強對返貧預警監測機制執行、脫貧工作績效、脫貧政策連續性穩定性,以及“四不摘”情況的監督檢查,對搞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的嚴肅問責,對貪污侵佔、吃拿卡要、優親厚友的從嚴查處,推動脫貧攻堅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實處。截至目前,該區紀委監委共督促相關責任部門對7戶邊緣易致貧戶進行動態監測,積極幫助解決相關困難。
“我們基地採取租賃鵬垌村土地、吸納村民勞動力務工、收購村民自行生產的農產品等方式,大力發展農業觀光旅游,帶動308戶村民創收,來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玉州區仁東鎮鵬垌村鵬垌產業基地負責人對前來了解情況的紀檢監察干部說。
產業振興不僅是實現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重要標志,也是實現二者有機銜接的必然要求。為推動二者有機銜接,該區紀委監委採取“監督檢查室+派駐紀檢監察組”聯動監督模式,圍繞土地流轉、村集體資金、產業扶貧項目、產業資金發放使用管理情況,面向全區8個鎮(街道),扎實開展“大走訪”活動,不斷延伸監督觸角,著力發現推進鄉村振興和落實惠民富民政策中的腐敗和作風問題,進一步疏通鄉村發展的“痛點”和“堵點”。
同時,該區紀委監委做實“最后一公裡”監督,在全區86個村(社區)配備紀檢員,設立基層監督哨,在鎮、村等群眾較密集的場所,公開受理信訪舉報的方式,緊盯行使公權力的人和事,及時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確保各項惠民政策真正落下去、見實效。(記者 黃冰 通訊員 蘇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