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縣:稻蝦種養產業旺 鄉村振興增活力

正值農忙時節,平南縣官成鎮旺石村的村民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育苗、插秧等工作。記者近日在該村採訪時看到,這裡的水稻種植與傳統的水稻種植有所不同,每一塊水田邊上環繞著一圈約2米寬的水溝,水溝交織成網,將稻田切割成形狀大小一致的方塊。
“這裡是稻蝦綜合種養基地。”旺石村村支書霍金文指著不遠處的水田介紹道,旺石村稻蝦綜合種養基地共有4個示范點,總面積2600畝,共有1000多戶農民參與土地流轉,約佔全村人口的一半。
旺石村發展稻蝦綜合種養是平南縣全力推動稻蝦綜合種養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平南縣認真貫徹落實貴港市委、市政府關於突出鄉村振興和打造“中國南方小龍蝦之鄉”的決策部署,按照“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的工作思路,大力發展稻蝦綜合種養產業,加快打造稻蝦全產業鏈。截至目前,該縣流轉稻蝦種養土地3.35萬畝,完成市下達任務的112%﹔在全市率先引進4家企業到平南縣投資發展稻蝦種養,項目用地規模3萬畝,計劃總投資3億元。
7月20日,平南縣集中開工建設稻蝦綜合種養基地32個、面積2.26萬畝,由縣農文旅投公司作為項目業主進行建設,建成后與招商的企業合作進行稻蝦種養,帶動群眾通過稻蝦種養,有效提升農田質量及收益。官成鎮旺石村和思界鄉南蔭村是其中的兩個稻蝦綜合種養基地。在這種種養模式下,水稻為小龍蝦提供食物和棲息地,蝦吃昆虫,糞便還田,無需施肥、打藥,提高水稻質量,保証安全無公害。
“稻蝦種養,水稻未必會增產,但肯定是綠色環保的,賣出的價格也會比一般稻米貴,能實現增收。”思界鄉副鄉長何月挺表示,以前村民種植水稻,每畝年產值約2000元。採取稻蝦種養模式后,除了水稻收入,預計小龍蝦畝均年產量300—500斤,產值0.9—1.5萬元。此外,從種植到收獲、銷售的過程都需要大量人力,這也為當地剩余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機會。
“過去村民種水稻,一塊田隻有一份收入。而且留在村裡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婦女,多數家庭沒能力管理稻田。”霍金文說,村民參與流轉土地發展稻蝦綜合種養后,不僅每年都有租金,還可以應聘到基地干活掙工資,這就有了兩份收入。
平南縣還充分發揮縣城投公司和農文旅投公司等投資平台的作用,積極籌措資金,為土地流轉提供資金保障。目前,已籌集到資金8000多萬元,發放租金近2000萬元。
隨著稻蝦種養模式在全縣范圍內推廣,衍生產業嶄露頭角。霍金文表示,旺石村稻蝦種養基地預計在明年4月獲得第一批收益,屆時將打造一條小龍蝦美食街。此外,基地圍繞著大旺石山,可依托稻田和山脈景色,著力發展旅游業。
思界鄉則計劃圍繞南蔭村稻蝦種養基地,建設特色農庄,打造旅游景點,並利用基地靠近高速公路的優勢,在平南北高速路口發展小龍蝦餐飲業,輻射帶動附近農村經濟發展。圍繞稻蝦種養產業所衍生出的多樣化產業,將為農村產業興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見習記者 原金清 陸春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