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陽縣:創新載體 奏響黨史學習“四部曲”

2021年06月15日17:13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黨史學習教育專題研討會。灌陽縣委黨史辦供圖
黨史學習教育專題研討會。灌陽縣委黨史辦供圖

“通過這段時間的黨史學習教育,重溫了黨的光輝歷程,清楚地認識到,隻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發展中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更應該堅定不移擁護黨的領導,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一名政法干部在黨史學習心得體會中寫到。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灌陽縣緊緊圍繞“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目標,用好“一館一劇一基地一故事”,通過“讀、演、學、講”豐富學習教育形式,激發全縣黨員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果,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實走深。

一座報館“讀”黨史。銘記歷史,才能燭照未來,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灌陽縣通過建設長征文獻學習館,全方位宣講紅軍長征史,館內共收集展陳《人民日報》公開發表的刊發紅軍長征相關文章的報紙130張(共有文章261篇),紅軍日報和老紅軍回憶錄128份,客觀反映長征時期紅軍將士的光輝戰斗歷程,旨在傳承和弘揚革命傳統,用革命先輩創造的偉大長征精神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人民重溫歷史、不忘初心、汲取力量、繼續前進,走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長征路。灌陽縣將該館作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了解長征歷史的好平台,分批次共組織1000多名黨員干部到長征文獻學習館進行參觀學習,參觀次數共計2000多人次,讓黨員干部在珍貴的文字和圖片中,了解紅軍頑強拼搏的崢嶸歷程,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同全縣各項工作結合起來,以實際工作成果檢驗學習教育成效,確保做到“兩促進”“雙豐收”。

一台紅劇“演”黨史。追尋紅色記憶,重溫崢嶸歲月。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灌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心組織灌陽縣黨史學習教育現場教學基地員工以情景劇、歌舞等方式再現黨史故事,編排作品《紅色信仰》。用舞台表演的形式展示血戰新圩——絕命后衛——軍民情深,演繹酒海井、陳樹湘、祖孫三代保紅旗的故事。該劇通過將史料轉化為劇本,將歷史轉化為舞台,用生動傳神的演繹讓觀眾產生強烈共鳴,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紅軍三過灌陽的英勇事跡和前赴后繼的革命精神,讓“看、聽、思、行”融為一體,構建出寓教於思、寓思於行的黨史學習教育模式。“演黨史,活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全方位、深層次地從紅色劇中汲取力量和勇氣,用無堅不摧的革命精神,為實現灌陽縣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証。

一個基地“學”黨史。灌陽縣充分利用本地資源成立灌陽縣黨史學習教育現場教學基地,該基地處於湘江戰役中最慘烈的新圩阻擊戰第一道阻擊陣地楓樹腳附近的蘇東村,基地內配備有先進的會議傳輸系統和設施,其中大會議室可容納800人參會。基地結合建黨百年推出“紅色十個一”的黨建活動,縣委理論中心組各成員利用教學基地召開了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會議暨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學習研討會,縣委主要領導帶頭學黨史,黨員干部現場研討,並通過聆聽紅色故事、觀看紅色影片、重溫黨的歷史,激發愛國熱情,堅定理想信念,以強烈的民族自信立足崗位走好新時代革命長征路。目前該教育基地已接待黨員培訓學習2萬余人次,切實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發揮了堅實的硬件支持作用。

一段故事“講”黨史。“歲月失語,惟石能言”,灌陽是一片紅色的熱土,這裡是紅軍三次經過的紅土地,紅色文化遺產是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載體。灌陽縣注重傳播紅色文化、弘揚紅色精神,通過縣、鄉(鎮)、村“三級聯動講故事”“本地話微宣講”等多種形式講述了紅軍戰士在湘江戰役中勇於突破、勇於勝利、勇於犧牲的英雄事跡,並通過現場教學,讓紅軍后人講述“血戰新圩”“酒海英魂”等感人故事,同時邀請“祖孫三代保紅旗”的黃家曾孫媳婦李清鸞面對面交流,通過她講述先輩救助紅軍傷員、保護紅旗過程中不為人知的細節,通過真實的物品和充滿歷史感的講述,讓廣大黨員體會紅軍和人民群眾結下的深厚情誼,讓年青一代了解在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革命先輩們用流血犧牲鑄造成的長征精神,激發廣大人民群眾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廣泛營造全縣“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濃厚氛圍。(灌陽縣委黨史辦)

灌陽縣長征文獻學習館。灌陽縣委黨史辦供圖
灌陽縣長征文獻學習館。灌陽縣委黨史辦供圖
紅色劇場《紅色信仰》。灌陽縣委黨史辦供圖
紅色劇場《紅色信仰》。灌陽縣委黨史辦供圖
(責編:許藎文、黃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