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苑”裡新生活

2021年05月17日09:58  來源:廣西日報
 

  鐘山縣第四中學解決了搬遷群眾子女上學問題。 唐華攝

  搬遷居民在家門口的工業園區電子廠上班。駱怡攝

  易地扶貧搬遷是一項牽涉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搬得出來更要看群眾能否穩得住、能否逐步致富。

  5月13日上午,賀州市鐘山縣境內大雨磅礡。臨近中午,雨方停歇,裝修工人潘志永收了工,匆匆忙忙往位於縣城圓夢苑小區的家中趕。

  潘志永的兩個孩子就讀於小區附近的鐘山縣第七小學,步行5分鐘即可到達。此時,孩子們已放學回到家,潘志永和妻子給孩子們張羅午飯。客廳的電視正播放著動畫片,盡管客廳裡塞進一組大沙發后稍顯擁擠,但是整個屋子整潔明亮,有一種朴實又溫馨的感覺。

  潘志永老家在石龍鎮新鳳村龍柱肚屯,2018年冬天,包括他在內的20戶村民集體搬遷至縣城安置小區。

  “搬出來3年了,現在一家人的生活正逐步走上正軌。”潘志永告訴記者,剛開始他嘗試做一些販賣水果的小生意,收入不盡如人意。去年,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他向在縣城搞裝修的師傅“拜師學藝”,成了一名學徒,現在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

  在鐘山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很多像潘志永這樣的新市民融入了城市的生活。近兩年來,鐘山縣積極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保障工作,針對不同的搬遷對象選擇不同的脫貧模式——特色產業帶動脫貧一批、園區企業吸納脫貧一批、勞務轉移輸出脫貧一批、支持返鄉創業脫貧一批、低保政策兜底脫貧一批。目前,在該縣易地扶貧搬遷戶中,有勞動力6044人,已就業創業4430人,實現1人以上就業的有2203戶。

  為幫助搬遷群眾就業,鐘山縣出台了《搬遷后續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結合各安置小區特點,落實相應產業扶持辦法及措施。通過開展就業創業培訓、召開招聘會、增加扶貧公益性崗位、組織外出務工等方式,加強對搬遷群眾就業創業扶持。

  與圓夢苑一牆之隔有一個工業園區,圓夢苑居民程玉梅就在裡邊的菲太電子廠上班,在質檢崗,她每天要對即將包裝的電子產品進行最后的檢查,每個月有2000多元的工資。

  據圓夢苑小區黨支部書記潘桂美介紹,目前像程玉梅家那樣的勞動力家庭有835戶,勞動力人口2020人,已全部實現就業創業﹔無勞動能力家庭25戶,因疾病、殘廢等未就業141人,符合社會保障兜底的均已納入社會保障,實現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願家庭至少有1人以上就業。

  “家鄉回不去了,也不想回去。”潘志永告訴記者,龍柱肚屯是鐘山偏遠的自然村,路不好走,孩子們上學要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發展生產更是難上加難。能搬走的早就搬了。對於潘志永這樣最后搬離的人而言,縣城雖陌生,但孩子入學方便,工作機會也比老家多很多,是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為了讓搬遷居民更好融入新生活,鐘山縣在圓夢苑內建立了黨群服務中心,設立有黨支部、包點責任工作組、就業幫扶中心、業主管理委員會、工會組織、團委組織、婦聯組織等,並在小區內建設了配套的運動場地,配備了相應的健身器材,豐富了搬遷群眾的業余生活。

  “圓夢苑還設立了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就業社保服務中心、文體活動中心、老年服務中心、兒童之家、平價購物中心(農貿市場)、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物業服務中心。這些機構為搬遷群眾提供生活、工作便利,遇到什麼事有人辦、有人管。”潘桂美說。

  同時,鐘山縣加強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周邊基礎設施建設,在圓夢苑小區附近,小區幼兒園、第七小學、第八小學、第九小學和鐘山縣第四中學,解決了搬遷貧困戶子女上學問題。小區內還建有衛生室等,搬遷群眾可以就近就醫。

  “我們將持續加大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教育保障、醫療保障、社區服務、文化服務、產業扶持、培訓就業等后續扶持工作,一方面不斷完善安置點產業園區、就業扶貧車間路網、給排水、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接續推進脫貧地區鄉村振興,加強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等。”鐘山縣領導表示。(駱怡、麥榮海、楊世有)

(責編:劉佳、周雨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