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村屯鄉村風貌提升的“三個法寶”

2021年04月26日13:22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北面,南廣高鐵,一輛動車由西北向東南飛馳﹔南面,一條溪流從平龍水庫蜿蜒而來,溪流之外是水塘和一望無際的玉米、花生、水稻,夾在兩條“玉帶”之間的便是貴港市覃塘區覃塘街道姚山村林村屯。

林村屯有147戶603人,屬於第一批“兩高兩道”沿線改造任務屯。一個月前,村民的一棟樓房挨著一棟樓房,每棟樓房前面又用圍牆高高圍起,走在路上,目之所至皆是“水泥森林”,擁擠不堪﹔舊泥房、破瓦房,顯得破敗散亂。

4月20日,再次踏進林村屯時,卻有一種“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感覺,白牆、灰瓦、人字硬山牆,與周邊綠意盎然的田園渾然一體﹔青磚矮牆、路牙、竹欄,將一個個小菜園、小花園別致地圍起來……

林村屯突然變得敞亮,變得美起來了。

正在現場負責協調鄉村風貌提升工作的覃塘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譚少琳、林村老民兵營長黃天平、林村村民理事會會長黃健金等一行人到屯中走走,帶領大家重新認識林村屯。

“要想讓村裡敞亮起來,辦法就是拆。”黃健金說,把一些危舊瓦房、高圍牆、“照壁”等拆掉,把空間騰出來,將原來3.5米寬的主干道拓寬至5米,把“無用”的東西變成“有用”的東西。

“拆了村民的房子,他們願意嗎?”有人問道。

“願意哩。”正在攪拌水泥裝修房子的村民黃某停下活算了一筆賬:原來這是四間單獨的舊房子,現在把廚房、衛生間等整合成一座,面積並沒有縮小多少,還可以騰出部分地方修路,是件好事。

“群眾大力支持是我們鄉村風貌提升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法寶。”譚少琳表示。這不,黃長成等四五家人這麼一支持一騰讓,就在他們房子側面新修出一條3.5米寬、50米長的新路來。

“群眾之所以大力支持,又跟一個強有力的理事會分不開。”黃天平道出第二個法寶,在鄉村風貌提升中,村民有剛性需求,理事會就會及時與設計師、施工方、業主進行溝通,讓鄉村風貌提升工作快速推進。

村民黃敬福家原來的雜物房一直用來養雞養鴨,現在拆掉了,以后怎麼養雞養鴨?經過理事會協調,設計師為村民在小菜園裡設計了一款好看又實用的雞舍和鴨舍,既方便村民養雞養鴨,又不影響村容村貌。

“在不違背規劃的前提下,盡量滿足群眾的剛性需求,是鄉村風貌提升的第三個法寶。”譚少琳說。(張思、張芳)

(責編:張芳、黃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