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貴港3月18日電 每天早上7點,廣西貴港市覃塘區覃塘街道六務村張華強已經起床到村裡忙活了。和他同時趕早到村裡忙活的還有姚山村的陸春杰,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理事會成員﹔忙著同一件事情:鄉村風貌提升。
覃塘街道地處國道358線、209線、省道南梧公路、貴隆高速公路交匯點,黎湛鐵路和南廣高鐵貫穿全境。街道管轄16個村(社區)125個屯,鄉村風貌提升“兩高兩道”排查待拆的危舊房1200多間,需要立面改造農房約1500間,體量大。
在覃塘街道六務村張屋屯,隻見每家每戶都在搞立面批白、蓋紅色琉璃瓦﹔一條條花圃帶已經用石灰畫好,准備建花圃。戴著安全帽的張華強正在指揮工人們拆電線杆、建籃球場和小公園,場面熱鬧。
張華強介紹,張屋屯有45戶200多人。鄉村風貌提升行動開始后,街道領導來開動員會,每個村民都很支持﹔理事會要在村中央建一個小公園,張祖科等幾兄弟立馬將自家的菜園免費捐讓出來。正在路邊削磚頭的張祖科笑著說:“鄉村風貌提升了,漂亮的是自己家,不能全靠政府。”
為了盡快推進鄉村風貌提升工作,覃塘街道通過“一組兩會”,讓村民全部動起來﹔借力“萬名干部回故鄉 帶領群眾建家鄉”和“千企連千村 共建新農村”兩個平台,抓重點,攻難點,獎勵先進。姚山村就斬獲今年2月第一名,獎勵3000元,鄉親們干勁更足了。
“咔咔咔……”姚山村水源屯道路旁,兩三台挖掘機正在挖掘排污渠,工人在鋪裝排污管道﹔不遠處300多平方米的旅游驛站正在加緊施工,兩輛滿載瓷磚的貨車正在吊卸瓷磚。
依山傍水的水源屯因村中央一口數百年古井泉水得名。全屯250多戶1100多人中,年輕人全部外出搞建筑。靠著出色的手藝活,大部分村民蓋起了氣派的大別墅。
“必須支持哩,這是以前盼都盼不來的好事呀!”陸春杰等幾個理事會成員笑著說。
“這是陸學良家的大別墅,是不是很漂亮。”陸春杰指著一棟正在貼瓷磚的樓房介紹,“剛開始他不同意改造,經過做思想工作,現在他還主動將自家后面這塊200多平方米的地方讓出來,給村裡建小公園。”
水源村因為耕地石頭多,隻能使用牛力耕作,因此村裡目前還養著70頭耕牛。有牛就有牛糞,過去走在村路上一不小心就踩到牛糞,心情糟透了。聽了街道干部美好規劃,大家心都動起來,當場拍板建集體牛欄,把牛集中管養起來。
為什麼大家都這麼積極支持鄉村風貌提升工作?
“家園美了,游客來了,錢袋子就跟著鼓起來。村民成為鄉村風貌提升行動的真正受益者。”覃塘街道黨工委書記甘國直一語破的。在鄉村風貌提升行動中,覃塘街道注重塑造美麗鄉村之“形”,充盈鄉村產業之“實”,鑄牢鄉村文明之“魂”,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最先嘗到鄉村風貌提升帶來甜頭的是姚山村內群山屯村民陶成昌。
2016年開始,內群山屯所在的荷美覃塘開始搞鄉村風貌改造。正在廣東打工的陶成昌立馬回來,組織鄉親種蓮藕。看到家鄉變得越來越美,嗅到商機的陶成昌於2017年至2019年先后成立綠源城種養專業合作社、蓮心島藕遇農庄、昌盛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聘請鄉親打工,每年僅給工人發工資就超過100萬元。
“鄉村風貌提升給我家三份收入。”姚山村群山屯陶新宇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他將3畝地租給公司種蓮藕,年租金3600元。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的陶新宇又到附近搞裝修,年收入7萬左右。更讓他想不到的是,漂亮起來的荷美覃塘成為客商的香餑餑,自家幾間沒有人居住的破瓦青磚房竟然被一外地老板相中,被裝修成民宿,租金又是一份收入。
不僅本屯人受益,隔壁鄉鎮群眾也跟著受益。2018年,退伍軍人、蒙公鎮小伙子黃順藝來到荷美覃塘建起了群山休閑農庄,依靠蓮藕等特色菜不斷收獲顧客味蕾,生意越做越紅火,去年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成為了覃塘區第三產業的規上企業。
目前,荷美覃塘有民宿4家、四星級酒店1家,小飲食店、季節性小攤更是無法統計,鄉親們建設美麗家園、奔小康的步伐鏗鏘。(張思 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