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如詩如畫的金康村龍女泉美景。浦北縣脫貧攻堅信息宣傳辦供圖
“真是太感謝吳書記了,金康村至豐門村的路硬化了,我們金康村3000多名群眾到寨圩集鎮做生意的交通距離縮短了近6公裡,我們脫貧戶的收入門路將更加廣闊。”望著寬敞、平整道路,欽州市浦北縣樂民鎮金康村脫貧戶薛慶南高興地說。
吳軍是欽州市交通運輸局干部,2018年3月,接受組織安排到浦北縣樂民鎮金康村擔任駐村工作隊員,2019年9月轉任駐村第一書記,迄今駐村工作已接近3年。自到任駐村以來,吳軍扎根農村一線,在鞏固原有脫貧成果的同時,科學謀劃,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並舉,把金康群眾的生活家園全面建設得越來越好。

山水如詩如畫的金康村龍女泉美景。浦北縣脫貧攻堅信息宣傳辦供圖
夯基鋪路,補短板解民困
一直以來,修路都是金康和豐門兩地群眾心頭縈繞的村愁。兩村委班子多次面對面磋商,開過群眾集體商議會,但就是卡在群眾心裡的一個結上。談不攏,結不解,做不成,就這樣一拖就拖了40年。
“絕不讓任何一個地方因農村交通問題在小康路上掉隊。”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收官之戰中,這個問題引起了吳軍的重視。他和后盾單位派駐樂民鎮工作分隊長丁鵬把打通金康村至寨圩鎮豐門村兩個貧困村的道路問題列入自己的重中之重工作。他們積極與上級部門和后盾幫扶單位溝通,帶頭開展實地調研,聽取群眾代表意見建議。
通過匯聚鄉賢力量“籌資、籌智、籌力”,村民籌措了11萬元的補償資金,為開工提供了“先機”。金豐路的開工建設,附近很多村民都很高興,因為兩個村遺留40多年的糾紛問題,終於隨著硬化道路的鋪設完成得以化解,解決豐門連接金康通達石塘鎮的縣際互通問題,服務近萬群眾生產生活出行。

吳軍(左)通過網絡平台推銷扶貧農產品。浦北縣脫貧攻堅信息宣傳辦供圖
因戶施策,因地制宜精選產業
發展傳統富硒的優質稻產業,怎麼才能把好山好水的優勢發揮到最大?為了確保群眾能夠增加收入,吳軍選擇了一條的生態種養之路。
“現在回村政策好,幫扶干部幫我解決了產業補貼和貸款的問題,我養了1萬尾草魚、5畝優質稻。”金康村脫貧戶薛德早是一位返鄉創業的村民,過去,他家因學致貧,兩個孩子上學支出很大。如今,村裡幫他申請到了養殖產業扶貧資金,還爭取到了5萬元貸款。
像薛德早一樣,靠著發展產業走上致富路的村民不在少數。
近年來,吳軍與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干部實地調研、專題研究,指導脫貧戶發展產業,並結合當地資源,積極申報各類項目,扶持發展特色產業,增強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實現“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轉變。金康村2019年整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了脫貧,2020年已脫貧摘脫貧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全村脫貧戶年人均收入增加到12000多元。
吳軍(左三)和村民一起鋪設龍女泉步行道。浦北縣脫貧攻堅信息宣傳辦供圖
走向振興,打造宜居宜游鄉村
在吳軍眼裡,脫貧不僅僅是發展產業,增加貧困戶收入,更是要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奔小康。吳軍考慮把金康村的綜合開發建設作為一個宏大的規劃,把龍女泉、金康水庫、金康村特色茶園和柑橘基地作為連片規劃開發建設,決心要把金康村建成最亮麗的鄉村旅游勝地。
“我們村黨員干部帶頭示范、鄉紳能人自發捐贈,群群策力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同時整合各類項目資金200多萬元,進一步完善貧困村基礎設施,不斷改造提升龍女村村容村貌。”金康村文書曾元慶說。
在上級部門和后盾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吳軍與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干部的同心協力下,村民的自覺參與下,金康村以龍女泉為引爆點,撩開“龍女”面紗,打響龍女泉品牌。現在,每天都有外地群眾、游客慕名前往金康村觀賞龍女泉的神奇風採。
“群眾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第一書記’既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組織給予我信任,我們還要咬定青山不放鬆,將工作做實做好,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吳軍說。(吳達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