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禾花魚

2021年02月02日17:48  來源:市場與信息化處
 

“魚仔好送飯,鼎鍋也刮爛”,這是流傳於全州幾百年的民謠。所說的“魚仔”,就是個兒小的禾花魚(150克以下)。當地人每次吃到鮮美的禾花魚,胃口大開,一碗一碗地把飯送下肚,吃完鼎鍋裡的飯還不過癮,要把鍋巴刮干淨,鍋底老化的鼎鍋自然受不了。

禾花魚是全州歷史名產,早在三國時期就有稻田養禾花魚的記載。全州禾花魚有烏肚鯉、白肚鯉、火燒鯉、黃鯉、青鯉和紅鯉等多個品種,尤以烏肚鯉品質為佳。全州禾花魚個頭為兩三個手指頭大小,性格溫和,愛吃田中雜草幼芽、稻禾花粉、昆虫幼虫等,肉質細膩,蛋白質含量高。

全州稻田一年養兩季禾花魚,第一季出在六七月,選大一點的魚上市,小一點的魚轉移到魚塘“中轉”,待晚稻秧苗插好后,再放回稻田﹔第二季是在收割早稻后不斷水,田裡留幾寸深的水養著小一點的禾花魚,到晚稻收割時全部收捕。水煮禾花魚肉質細嫩,味甘鮮美。

全州人吃禾花魚,以鮮活為主,臘魚為次,沒有吃魚生的習慣。鮮魚吃法非常簡單,就是水煮禾花魚,許多全州人對此偏愛:挖出禾花魚的膽,將禾花魚入鍋煮熟即可。所用配料主要有紫蘇、姜、全州青椒。為何要用青椒?青椒可使魚味、魚湯更加鮮辣可口。全州龍水人選用這種吃法時,夾了一條魚后,一定要配一勺湯,這樣才能使魚味最佳。全州人吃禾花魚,是可以不吐骨頭的,一來是因為禾花魚的骨頭軟,二來是因為禾花魚個兒小,一兩口就可以把一條魚滑進肚裡。特別是將禾花魚炸食時,魚骨脆得可以當肉吃,要是吐骨那就真可惜了……

(責編:李敏軍、陳露露)